作文大全
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散文>> 剑胆琴心气自华作文

剑胆琴心气自华

作者:林山 来源:福州日报 2010-09-05 21:20:00(字数:3300字)

 

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精华的载体,是闽都文化精气神的孕育之地。三坊七巷的艺文诗词,充分展示了以三坊七巷人为代表的我国名士英杰的高尚品性和卓越才华。

三坊七巷文气的涵养,从晚唐开始孕育    古代,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福州与中原联系很少。唐朝起,中原文化随多次战乱饥荒移民渐次传入福州。唐时,李琦、常衮先后主政福建,福州等地教化之风渐盛。《闽县乡土志》记载: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闽县“李滂与长乐林鶠,侯官萧膺同登第。闽中文学自是与上国並”。当时就有诗云:“几人天上争仙桂,一岁江南折四枝。”《八闽通志》说:“闽中自是号为文儒之乡。”唐末黄巢兵进福州之时,因仰黄璞文名,“灭炬而过”。闽王王审知治理福州,发展成为繁华文化的都市。程师孟《福州》诗云:“故国楼台千佛寺,新城歌舞万人家。”《入学》诗曰:“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

 

明朝的福州名士徐熥认为:“闽中僻在海滨,周秦始入《职方》。风雅之道,唐代始闻,然诗人不少。概见赵宋,尊崇儒术,理学风隆,吾乡多谈性命,稍溺比兴之旨。元季毋论已。明兴二百余年,八体四声,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欤盛矣。”也就是说,三坊七巷文气的涵养,从中晚唐开始,经过宋元的培育,到明朝就很兴盛了。名流大师前来任职、讲学、访问,使福州文气更盛    家住塔巷的陈襄,闽侯南通古灵村人,与乡人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相与倡道于福州,人称“海滨四先生”。陈襄任杭州太守时,苏轼任通判,多有唱和之作。一回,苏轼去常州、润州一带赈灾,途中他写了五首诗寄给陈襄。陈襄和诗中有:“春阴漠漠燕飞飞,可惜春光与子违。半岭烟霞红旆入,满月湖风画船归。缑笙一阙人何在,辽鹤重来事已非。犹忆去年题别处,乌啼落客沾衣。”李纲称陈襄诗“平淡如韦应物”,文章似“精金美玉,不假雕琢,自可贵重;太羹玄酒,不假滋味,自有典则”。

两宋期间,蔡襄、陆游、辛弃疾、朱熹等名流大师先后来福州任职、讲学和访问,使得福州文气更盛,集中表现在三坊七巷名家名作迭出,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宋宣和年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三坊七巷。《全宋词》收录曾任福州知州的陆蕴的一首词《感皇恩·旅思》:“残角两三声,催登古道。远水长山又重到。水声山色,看尽轮蹄昏晓。风头日脚下,人空老。匹马旧时,西征谈笑。绿鬓朱颜正年少。旗亭斗酒,任是十千倾倒。而今酒兴减,诗情少。”

明末福州名士徐熥编选《晋安风雅》,录洪武至万历福州诗人264人。清汪端编选《明三十家诗选》,福州诗人张以宁、林鸿、徐熥、徐 和曹学佺5人名列正选,占30家的1/6。王士禛甚至认为,除曹学佺外,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天下无诗。学人之诗兴盛,同光体诗人崛起    明朝灭亡,三坊七巷诗人许友等都持节不仕清朝,是较有影响的遗民诗人。许友的诗作表达了亡国之痛,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禛等都喜欢他的诗。从晚明到清初,许友一家诗人辈出。许友对闽都诗风的延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清朝院兴盛,福州文人才俊辈出。他们结社唱和,编刊诗文集,文风盛于一时。福州著名的鳌峰、凤池、致用和正谊等“四大书院”,都是人才摇篮。而“读书社”“诗钟”等文学活动盛行,使得福州文气盈城,文采斐然。

清朝,三坊七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诗人。康乾之间,黄任,字莘田,是全国著名的诗人,晚年居住光禄坊,以七绝闻名,如《杨花》:“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杨花可暂停。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作浮萍。”时称“黄杨花”。徐祚永《闽游诗话》说:“闽中近时诗,当以莘田先生为冠。先生诗各体俱工,而七言绝句尤为擅长,清丽芊绵,直入中唐之室。”袁枚在《随园诗话》说:“诗有音节清脆,如竹冰丝,非人间凡响,皆由天性使然,非关学问。唐则青莲一人,而温飞卿继之。……本朝继之者,其唯黄莘田乎?”今存诗900多首,七绝占了600多首,有《香草斋集》。

擅长作七律、精于用事的代表人物是陈寿祺。吴嵩梁说他的七律“隶事典切,结响沉雄”,直与吴梅村“抗衡”。这些学人之诗的兴盛,直接导致了以三坊七巷郑孝胥、陈宝琛、陈衍、李拔可等为代表的同光体闽派诗人的崛起。乡土诗、竹枝词及小说、译文    清朝三坊七巷文人创作了大量的有关福州乡土的杂咏诗歌,最突出的是许遇和叶观国。许友的儿子许遇,官河南陈留知县,有《家山杂忆》诗多达135首,如:“绿皮脆薄护丹砂,异样香甜冷浸芽。好与荔枝同醒酒,台湾舶到送秋瓜。”还有“螺女江空一派秋,白沙如雪合江流。旗山更在沙痕外,一叶渔舟几点鸥”。叶观国也著有《榕城杂咏一百首》。

清朝,三坊七巷人还喜欢作《竹枝词》,如林纾有《闽中新乐府》诗集。1924年,郑振铎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说:“在他的《闽中新乐府》里,可以看出林先生的新党倾向”,称林纾“在康有为未上书之前,他却能有这种见解,可算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维新党”。

就古文创作来说,陈寿祺(字恭甫)的古文和骈文享誉海内,文章既能经世致用,又充满文采。李兆洛《<抑快轩文钞>原序》说:“福建有清一代以文学名海内,最著者二家,曰朱梅崖,曰陈恭甫。”陈寿祺执掌鳌峰书院多年,其诗文创作对三坊七巷人影响深远。

清朝三坊七巷作家改变了元明之际小说创作相对落后的局面。乾嘉年间,产生了长篇小说《闽都别记》。书名曾叫《双峰梦》《闽都佳话》。1911年衣锦坊董执谊根据各种抄本,编辑整理成书,改称《闽都别记》。小说以福州及附近罗源、连江、长乐、永泰、福清、古田各县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这一地区从唐末五代到清初的历史为线索,讲述了各种传闻逸事,里面有许多福州地区方言俚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志士仁人都在竭力寻找救国之路。特别是因沈葆桢主政的马尾船政而走向世界的中国留学生如三坊七巷的严复、王寿昌以及受船政文化影响的如林纾等,都选择了译介西学入中国的途径,传播先进的文明教化,启迪民智。他们不仅为中国译界带来了新局面,更为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精神助力,深刻影响了国人思想观念的更新变革。诗社组织历史悠久,诗人聚会活跃    三坊七巷自古多诗人,诗社组织历史悠久,诗人聚会十分活跃。如明万历间徐 、曹学佺等结成“平远诗社”;清顺治间许友在光禄坊设米友堂,并组织光禄吟社;清乾隆十三年,黄任倡议重修福州西湖开化屿宛在堂,作为诗人聚会之所,成为当时福州最有影响的诗社。清同治年间,李宗言、李宗祎兄弟在光禄坊玉尺山房倡立福州支社,有林纾、陈衍、郑孝胥、沈瑜庆等人参与,刊印《福州支社诗拾》,是“同光体”闽派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于清光绪宣统年间的福州托社,社员90多人,三坊七巷多有人参加,历时多年,集句甚多。1913年由陈衍、王允晳发起福州秋社,何振岱、林宗泽等参加。陈衍从北京回来后,在大光里组织说诗社,其宅院匹园是诗会的重要地点,其弟子20多人入社,活动十几年,时常有集,集必有诗。历年诗作选刊印行《说诗社诗录》4卷。1935年,以何振岱女弟子10人为主,成立寿香诗社,每月例集。周末诗社是1981年秋在杨桥路105号创立,成员20多人,每周六集会一次,编印有《友谊诗词专集》。普通人也善于写诗吟对    三坊七巷的文气浓郁氤氲,不仅文化人,就是普通人也喜欢文学,善于写诗吟对。当然,普通人不容易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但偶然留下一点痕迹的,亦可圈可点。

明末,家住光禄坊仓头角常丰里的单身挑工徐英,每当收工后,喜欢读书赋诗,自歌自哭。他在《春秋三传》《史记》等残书的空白地方,写满了诗歌和文章。曹学佺将徐英的诗收录《石仓十二代诗选》中。如徐英《夜静有感》:“牢落风尘廿载零,灯前顾影叹伶仃。头颅卖世谁酬价,姓氏逢人耻乞灵。垂钓江浔终抱赤,鼓刀市井孰留青。生涯独有龙精在,夜夜光摇北斗星。”

据《三坊七巷志》介绍,清道光年间,黄巷有个缝纫师傅陈细细,会写诗,经常将自己觉得得意的诗作,在邻居中展示。当然确实有许多好诗。比如《咏秦始皇》:“骨山血海出鞭笞,日月无光天倒垂。千古快心千古恨,荆卿匕首子房椎。”还有《桃花》诗句:“不争柳絮风前韵,只欠梅花雪里神。”据徐珂《清稗类抄》介绍,黄巷还有一个叫林细细的理发匠,也能写出“烛影斧声千古谜,珍珠薏苡一时冤”的好句。

标签:三坊七巷,诗词,福州
0
反馈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3G网络一普及,手机视频成新宠。“新年惟道百般宜”,一声声“过年好”通过手机、视频送给了远方的亲朋。“外婆新年好!阿姨新年好!”随着新年
  • “多少吃点吧!”男人左手端碗,右手握着小汤匙,把半碗白米粥搅了又搅,然后舀起半匙,用嘴吹了又吹,这才小心翼翼地送到女人嘴边。 “哎哟!哎
  • 我的外祖父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卅二世孙,吴航王第十一世孙,族名王允,又名王琴川。他出生在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王姓的名门望族。福州
  • 站在乡村的地头,眼前是大片成熟的稻子。沉甸甸的谷穗,正低头等待着主人的检阅。秋风吹来丰收的喜悦,稻子一袭黄裳,劲舞金秋。我突然想起家乡那句俗
  • 故乡,这是个从一出发就充满力量的地方,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把目光和笔触集中的地方,是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鲁迅写绍兴,沈从文写湘
  • 到学校走一走,你会发现许多失物无人招领:红领巾,各款衣服,各种文具。最多的要数各式各样的笔:铅笔、水笔、钢笔、彩笔……看得多了并不在意,只是
  • 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开始暖和起来,我褪去厚重的冬衣,着一身轻便的春装,迫不及待地奔向大自然,去感悟春的气息,去寻找春的足迹。行走在
  • 我们年轻的时候,办了一张小报——《小岛年轻人》。正是这份小报,把海岛上的120多名共青团员、600多青年渔民的心紧紧地联系起来。那年
  • 过去人们的相互联系全靠写信,所谓鸿雁传书是也。广大文学作者给报刊写稿也得靠写信邮寄,可自从有了互联网,写信这一绵延了上千年的手工活基本上就消
  • 父亲喜欢下象棋,这爱好一半是出于自己的喜爱,一半是因为无奈。当年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除了看看电影下下棋,也没有别的事
  • 2015年的初秋,正是武夷山新茶上市的时节。茶企、茶农经过几个月的忙碌与辛劳,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早在春季茶叶开始采摘的时候,众多
  • 我有两个常用网名,一个用于交友交流,叫“惠风”,一个用于游戏娱乐,称“毒夫人”。“惠风”的由来,源于我对《兰亭序》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小区环境很好,草坪绿树,植被已经粗具规模。楼的北面,在硬化地面和围墙之间,留出一截一尺宽的泥土地,覆盖着一些沙子和垃圾。我每天从那里经过,连
  •   说起对台儿庄的了解,我想国人大多是因为抗战时期那场著名的战役。我也不例外,上世纪九十年代观看电影《血战台儿庄》,才对台儿庄有了初步认
  • 2010年11月15日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结缘。时间过得真快,已往的渐行渐远了。细数昨天,有多少次傍徨与迷惘,有多少次争执与无言,有多少次纠
  •   我一直有一种激情,想表达自己上老年大学的感受,让更多老年朋友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共同沐浴美好的夕阳。  我于20
  • 父亲爱好钓鱼,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的父亲与鱼竿在一起的画面,有时我甚至觉得离开了钓鱼竿的父亲反而有些陌生,至少不那么完整。擅长钓鱼的父亲,是
  • 上个月,我出差到北京。不少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来自福州后,在表示欢迎的同时,对我们福州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提出“福州天气是不是一直都很好?”
  • 第一次削这埂子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怕人说,怕王家亮不依,只是用锨略略地划了点边边而已。第二次,胆子就大了些,用犁铧拉,一铧就
  • 5个小时的车程,回到母亲家,已是下午2点。大厅的门没关,我看到母亲在竹床椅上睡着了,手里握着的蒲扇眼看就要掉落地上。我轻轻地把蒲扇从
手机版 作文大全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