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
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散文>> 陈文肃的尚书之路作文

陈文肃的尚书之路

作者:杨东汉 来源:福州晚报 2017-10-10 08:56:28(字数:2200字)

地处闽江入海口的琅岐岛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宋明时期,这块弹丸之地竟出了两位宰相、两位尚,即南宋宰相朱倬、林存与北宋兵部尚书王祖道、明洪武礼部尚书陈文肃。

陈文肃乃草民百姓,孝悌力田,被地方官推荐进京取士,从知府到四川提刑按察使,官至礼部尚书,一代忠臣孝子。

尚书之路

走进凤窝村陈氏宗祠,厅堂上高悬一块“大宗伯”金字牌匾。“大宗伯”即礼部尚书陈文肃。

据《闽侯县志》和《凤窝陈氏族谱》记载:陈文肃原名陈大观,又名陈肃,字文叔。闽县嘉登里琅琦王埔(今琅岐镇凤窝村)人,乃凤窝陈氏二世祖。文肃生于元天历戊辰年(1328年)。他少年时在本岛书院攻读,急公好义,文武双全,胸有大志。他不满元朝统治,无意功名。明洪武初,“公奋不顾身,督千余人为台江保障,身先士旅,台江以定,功业赫赫。”明初,倭寇经常袭扰台海。文肃痛恨倭贼,曾率领千余兵勇参加平倭战斗,为保卫海防立下战功。

因当时朝廷不兴科举,他失去了进京求取功名的机会,以致在家耕稼牧渔,等待时机,报效国家。明洪武辛酉年(1381年)春,时年已53岁的陈文肃,经河间县令欧阳枢(字彦中,琅岐东岐人)推荐,以孝悌力田、文武全才赴京取仕。殿试时,明太祖朱元璋见他容貌魁异,丰颐广额,口可容拳,一表人才,极是好感。帝问之安邦治国大计,文肃对答如流。帝叹曰“有是人才出何晚也”,并问文肃“卿欲为何官”?文肃答曰:“爵位唯皇上所与,臣下弗敢自专。”帝大喜,阅其名,御笔改文叔为文肃,授淮安知府。

文肃到淮安赴任,时年久旱不,盗贼猖狂,百姓苦不堪言。文肃带领地方官和老百姓冒着烈日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兴修水利,捉拿盗贼,为民除害,发展生产,深得民心。淮安大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文肃爱民如子,受命于危难之时,敢于担当,大有政声,在淮安有口皆碑。第二年,儒学生钱受禄陈情皇上,朱元璋问曰:“淮安何 * 体朕心?”钱受禄答道:“唯知府陈文肃。”帝大喜,遂召文肃赴京赐玺书褒奖,擢升文肃为四川提刑按察使。文肃离任之日,淮安父老乡亲拥马首依依不舍,彷徨如济川之失舟楫、赤子脱慈母之怀而坠地也。于是留题于谯楼,至今尚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四川这个地方山高皇帝远,盗贼如毛,地方官无可奈何,而且苛捐杂税又多,老百姓不得安宁。文肃依法治蜀,敢于得罪权贵,善断案,除贪官,废杂税,为民除害,整肃治安。治蜀两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丰衣足食。文肃在蜀有口皆碑,建树颇多,政绩卓著,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为南京礼部尚书。离任时,文肃两袖清风,巴山蜀水父老自发在十里长亭相送,依依不舍。旨下,文肃到南京赴任。洪武十七年(1384年)甲子五月初四日,文肃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南京竹桥官舍,享年56岁。

陈文肃墓

陈文肃墓在琅岐岛凤窝村道观山上,至今历六百多个春秋,仍保存完好,吸引众多游客到此参观游览,成为岛上一个旅游好去处。

顺着凤窝村环岛公路往东走200多米,公路旁边有一座六角形碑亭十分醒目,碑亭内立一块高大的岗石神道碑,碑额阴刻“皇明”两字,碑文曰“赐进士第礼部尚书文肃陈公神道”,行书直下两行。从碑亭附近的田间小路走百来米往道观山攀登,10分钟就到了尚书墓。

陈文肃墓建在道观山坳,坐南朝北,俗称尚书墓。尚书墓古朴古香,背山面水,正面朝闽江口北港主航道,玉带环腰,风生水起,得山川灵气,乃风水宝地。古墓为土、石、三合土结构,呈“风”字形,面阔约12米,纵深30多米,是一座经典的明代大石墓。

古墓为二级卷圹,是陈文肃和他的次孙陈志美的合葬墓。前圹安葬陈志美,后圹安葬陈文肃。祭台上建有青石质阴宅、太子亭,亭内镶有一块青石,阳刻“嘉议大夫文肃陈公墓”,下方阴刻“永言孝思”四个大字。墓圹前为条石压顶,三合土封顶,墓壁、墓手均为花岗石砌筑。墓埕右侧立一块花岗石墓碑,阴刻:“凤埔陈,明嘉议大夫四川提刑按察使,前南京淮安知府文肃公墓,坐坤向艮,明成化造,万历壬子年(1612年)重修。”整座古墓的规制、碑石形状、建筑特点,基本上还保持明代风格,原汁原味。

省、市文物专家在实地考察这座尚书墓时,曾称“福州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明代大官员墓并不多见,这座尚书墓年代久远,保留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应好好加以保护”。目前,这座明初尚书墓已被马尾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家之宝

陈文肃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是一位忠臣。在职期间,他曾慷慨捐银重建凤窝南山禅寺,重修渡口码头及乡村道路,造福桑梓。卒后,乡人感其功德,塑其神像供奉在凤窝南山禅寺,至今尚存。游客、香客到此,无不顶礼膜拜。

陈文肃到南京礼部任职时,正值56岁寿诞。传说洪武帝朱元璋见其劳苦功高,命赐给十二扇金丝楠木围屏,以示祝寿。每扇围屏高2.75米、宽0.57米、厚0.2米,用铜钩连在一起。围屏正面漆画朱元璋在皇宫大殿召见陈文肃及文武百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周围还绘有明代宫廷生活场面,四周花边则画神兽、鸟虫、花卉。围屏背面写有“大宗伯陈老先生荣寿序”,约600字,楷书。它记载了陈文肃生平政绩,乃时赐进士出身、翰林编修、钦命江苏提督学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阮金麟拜撰。

这十二扇明代围屏历六百三十多个春秋,至今保护很好,弥足珍贵,为全省罕见的可移动文物。“文革”年代,陈氏族人把它藏在山洞里,才躲过一劫,如今重见天日,摆在陈氏宗祠厅堂上,当作传家之宝。

标签:陈文肃,尚书,2100字作文
0
反馈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这是古人描写榕城的《回文诗》,在诗的韵律间我走进今日的你——榕城,走进这
  • 在这里可能有更多不能表达的话语,但只能述说其一罢了。人和物都有内外观,就是对外在的东西有一种看法,内观就是我们静下来后有一种初觉的内在观,进
  • 母校连江四中校门前,有一条从东湾直伸入海的野蟹繁生的河塘。“秋风起,蟹儿黄”,小时候,我这个学弟常常跟学兄下水塘捉蟹。金秋时节,河塘里的
  • 印象中对于“年”最浓烈的感觉,莫过于年少时在乡下的时光。一根红头绳,一件新棉袄,一包硬糖果,一份压岁钱,自春天起就在心中萌芽。一
  • 去一家老书店,靠墙的桌上放着一把黑色简素的陶壶,壶里插着一支红梅,枝干古朴,花朵溢香。梅影映着墙上的一幅山水卷轴,分外雅致。挑了几本书,
  • 驱车二百多公里到达屏南县,原是冲着著名的白水洋和鸳鸯溪而来,漈头村的小鲤鱼溪只是顺道经过。但是,被忽视的事物有时会意外地彰显出重要性,而刻意
  • 冬日午后,安静极了。我帮母亲收拾一些旧照片,母女两个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边说边笑。忽然,我翻出母亲年轻时的一帧黑白小照,我惊呼:“妈,你
  •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我也不例外。当我听说有种“神奇”的软件,可以发现隐身的好友时,便迫不及待地下载了一个。进行得非常顺利,装完软件,隐身的
  • 在大家的印象中,四川是没有海的。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在中国的卫星发射基地——西昌有这么一个海——邛海。 邛海并非我们印象
  • 第一堂课下来,我迫不及待回到办公室,拿起茶杯就“咕噜咕噜”一气猛喝。等我坐定,发现门边站着一个女孩子,盯住我看,全然不顾走廊上、教室里活泼的
  • 您,像一座大山,深沉而又灵动;您,像一屡阳光,温暖而又耐人深思;您,更像一位慈爱的智者,引领我们叩响四季。 春天来了,您用充满温情的双手
  • 有次聚会,大家聊到什么才是好恋人这个话题。阿雅连忙说:“这个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的爱情是成长型的。”阿雅的第一场恋情,发生在大学
  •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父亲在工厂当七级钳工,我们家搬进了新工房,与父亲的同事徐叔家成了邻居。徐叔比父亲小几岁,好像是办公室的职员。
  • 《云朵是天空最美丽的花儿》,上小学四年级时,我曾写过这样一篇作文,被老师“狠狠”表扬了一番,并当做范文在课堂上念了。那个时候的我,总喜欢
  • 冬日,走在回家的路上,晒场和田间,每户人家的屋前,总有大妈在摊晒土米粉。晒米粉的竹筛子上,插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那是防麻雀的。孩子们在竹
  • 五月的法国绿意盎然。在勃艮第的路易亚都酒庄,巨大的联排橡木桶成为我们眼里最独特的风景。碧云层叠的葡萄园里,小巧的葡萄树刚刚抽出嫩芽,一片一片
  •   我一直有一种激情,想表达自己上老年大学的感受,让更多老年朋友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共同沐浴美好的夕阳。  我于20
  • 记得有一部纪录片的名字叫《离不开台北》,似乎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这样一个富有文艺范儿的城市居然让人如此留恋;当台北举办了一次“爱上台北的10
  • 秋,是暖色的。湘北的一个小山村,铺洒着一望无际的黄,淡淡的稻香氤氲开来。赭色松软的田间土,已经被成熟的稻子撑得饱满,泥土,似乎在此刻将要膨胀
  • 我和老公吵架了,这次是他的错。他当着一大家子的面揭我的短,我气得饭也没吃就跑了出去。本来很愉快的家庭聚会,被他搞成这样。我一个人逛了
手机版 作文大全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