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拼音:lǚ bù wéi
繁体字:呂不韋 ,是否常用:是
基本解释
吕不韦 Lǚ Bùwéi
[Lu Buwei——the prime minister of Qin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235 B.C.)] (?—前235),战国时卫国濮阳(现在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韩国都城,现在河南禹县)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详细解释
吕不韦 lǚ bù wéi ㄌㄩˇ ㄅㄨˋ ㄨㄟˊ人名。(西元前?吕不韦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zi*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一书。
网络解释
吕不韦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猜你喜欢
- 誉望是什么意思
- 沛宫是什么意思
- 遮寨是什么意思
- 余辞是什么意思
- 隶楷是什么意思
- 三身是什么意思
- 三月街是什么意思
- 怀刷是什么意思
- 腾跃是什么意思
- 显族是什么意思
- 犯卯是什么意思
- 月库是什么意思
- 轮胎是什么意思
- 郑花是什么意思
- 官禀是什么意思
- 讳隐是什么意思
- 贪惰是什么意思
- 裁模是什么意思
-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是什么意思
- 僵伏是什么意思
- 方谨是什么意思
- 军哗是什么意思
- 覂驾是什么意思
- 逍遥物外是什么意思
- 票骑是什么意思
- 泻土是什么意思
- 冷冻是什么意思
- 厌战是什么意思
- 信货是什么意思
- 修辅是什么意思
- 引首是什么意思
- 月气是什么意思
- 姕姕是什么意思
- 几幸是什么意思
- 双唇音是什么意思
- 盐冶是什么意思
- 酥松是什么意思
- 凫水是什么意思
- 负谤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