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缺失
作者:不详 (字数:1300字)
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后,我感触很深,发现自己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而问题最严重之处是:“缺乏教学民主”
首先本人对教学民主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理解,认为教师的教态和蔼、温和、亲切就是教学民主,或是教师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幽默感,让学生轻松的听课就是教学民主。有时认为只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发言的人数越多课堂民主气氛就越浓厚。在读“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前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其实这三种观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于前两种观点相比第三种观点比较贴近教学民主,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学生发言了不一定就是教学民主,学生可能根本不思考而是根据教师的口气回答问题,比如我经常会问“对不对”?学生回答“对”,我会进一步问“到底对不对呢?”学生马上就会回答“不对”,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在被动中学习,学生为教师而学习,为教师而思考,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靠教师来操作的。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表面意义上的教学民主。
其次我为追求“教学民主”而孤立的对待“教学民主”。
为了实现教学民主我也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想尽一切办法和学生交流沟通,但是学生就是调动不起来,这样越急越生气,生气后就指责学生,说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就越不敢回答,于是我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抱怨学生太死板、启而不发、基础差、无法沟通,很难实现教学民主。有一次在上课时提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没回答上,而这个问题我已经反复讲过好几遍了,我说这位同学是“你要知识没知识,你有什么?”这实质上已经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民主。实质上在大多数我们缺乏耐心的时候做法就像漫画“窦尔敦”卖西瓜中描述的一样,黑着脸高举着大刀叫喊“买西瓜来”就是喊破嗓子也没人买他的西瓜。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之后我终于深刻的领悟了什么是教学民主:“要能做到教学活动方式是民主的,鼓励学生发问,发表独立见解,做出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其他答案。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辩,教师要真心接纳学生好的建议。
我相信我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恐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下面本人解剖一下个人的原因。
一、对教学民主没有高度的重视,太过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法和学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忽略了他们一些真实的感受,在课后也没有和学生积极的交流,及时的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没有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对待。虽然有时教态很和蔼,语气很委婉,但实质上从心底仍然是高高在上,没把学生和自己平等的看待。还是希望他能够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我设计的教学模式走。三是没有灵活的用运教学方式。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太过死板。辩 * 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进,随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因时而教。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假如我有一根魔杖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么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现在,我
- 读了《边城》,不知是喜还是悲。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若加个结尾,又似乎是狗尾续貂,毫无意义。 人生在沈从文先
-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
- 由贵族到骑士 ——读《唐吉诃德》有感 由贵族到骑士,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好好的贵族会变
-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万分,因为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它对我来说只
- 今天下午,我们要去看电影。来到学校,我迫不急待地想,啥时出发呀?我都等的不耐烦了!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要出发了!
-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ldq
- 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感 ——走向专业成熟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很久了,一直让它躺在抽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妻,非常有钱,住在一个大别墅里。最近,他们想出国旅游一趟,就打算把“莉莉&
- 刚学完《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我不由得对夏洛蒂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文中夏洛蒂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却依然没有放弃
-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都在认真思考。 —&md
- 通州区潞州中学贾楠继教编号:11005983 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生前一直领导
- 这几天,读了一篇小说名叫《格列佛游记》,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带入一个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讽刺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混浊的
- 一个人的成长要靠科学哺育,一个社会的进步要靠科学推动。可见科学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大,我们要从小学科学,从
- 一位老教师说“学生”就是“学会生活的人”,这种解释虽然不是严格的
- 读完《神圣母亲》后,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在我国西部极度缺水的大沙漠,一头干渴的牛跑上公路,
- 今天一天差不多都抱在被窝里,起来了又睡,睡了又起来,直到我再也无法在1分钟内眨眼超过6次,再也没有睡意,不是我特
-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着名作家的保尔·柯察金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饱食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它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首观书有感道尽了读书的乐趣及好处,人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