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楼梦中人》记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实在对不起各位,上次因电脑问题,导致文章还没开头。此次,定不会再如此了,希望各位谅解……
一个民族,它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
在现代的二十一世纪,了解这些的人屈指可数。而随着全国进行着拍摄新版《红楼梦》的准备,掀起了一阵红楼热――全国进行演员选拔,也就是至今仍在进行的《红楼梦中人》。
此节目,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大家都开始认真地阅读《红楼梦》,理解、探究、体验;都开始观看《红楼梦》电视剧,观察、欣赏、模仿……无数的“红楼追梦人”参加海选,再进入复赛,最后进入决赛,一路走过,只是为了自己的“红楼梦”。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无数的“红楼梦中人”等待着全国各地的“红楼追梦人”来出演。可这毕竟是不容易的,不仅是与“红楼梦中人”容貌形体的相似,还需要对《红楼梦》的深刻见解、深层探究、人物了解……
一位参赛选手以古装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时,首先看的就是选手的容貌体形与其所志愿的“红楼梦中人”是否相似,再就是看选手的内在是否相符。
若是贾宝玉,便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角色。他聪明灵秀,超凡脱俗,率真清纯,爱博多情,透出女性的气质和脂粉气。他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愿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反对“男尊女卑”,赞美并羡慕女儿,反对封建统治阶段等级观念……
若是林黛玉,可谓才貌双全,多愁善感,瘦弱多病,具有诗人的气质。《红楼梦》中她写的三十多首诗词,如《葬花吟》等让人意味深长,细细揣摩。真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若是薛宝钗,体形丰满犹如杨贵妃,穿的淡雅朴素,从不喜欢鲜艳的色彩,性格脾气比较沉稳随和,行为豁达,善于藏拙……
若是王熙凤,容貌俊美,性格泼辣;聪明能干,要强逞能;权诈机变,心狠手辣;机智幽默,善于奉承;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若是……《红楼梦》中的上百个人物,都需要精心的挑选,仔细的考虑,少不了评委伤脑筋。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不灭,做出点牺牲又如何呢?重要的不是新版《红楼梦》的拍摄圆满,而是选演员、拍戏的过程,在其中真正的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在如此现代的新世纪中,也能回顾中国过去的灿烂文化;让五千年的历史继续延伸,延伸的更久……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我从小就听妈妈讲过诺贝尔的故事。从此诺贝尔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今天,我看到《最后的辉煌》这一课,
-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在家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片中那智勇双全的高传宝,一
- 畹华吾侄 …… 记着,唱戏的再红 还是让人瞧不起 大伯不想让你挨了打 还得
- 当我读《傅雷家书》这本书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浓厚的父母之爱。开篇第一封信写“大家都变了泪人儿”,表现出父母与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鸡毛信》。被主人公海娃的勇敢深深的感动了。 一天早上,海娃住的村庄被鬼子扫荡
- 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多拉,经过几番巧遇和努力,他终于与多拉结婚,
- 星期天,我读了《信任》这篇文章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是谁让一个向善的犯人对世界产生了失望?是警察对犯人与生
- 我们继续谈谈理解,只是这次不是关于数学的,这一讲我们来说说古文赏析,以及方法。 首先,来看看这篇例文: 三峡
- 读了《地球看病》以后,我知道了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我们的地球非常美丽,但也非常的脆弱.据宇航员介
-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牛顿和鸡蛋的故事》。里面讲了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牛顿还在专心地做实验,助手就
- 仙居县安洲小学六(8)班郑凯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m
- 以前,我心目中的文学是枯燥乏味的,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是一个招人打瞌睡的东西……至少不
- 牛虻死了,在敌人的刀枪下我们这位不同寻常的朋友永远的离我们远去了。它被意大利的军事法庭给谋害了…&
- 高三(8)班傅佳云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读过一些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却不多。 一些人读书总爱在别人的指点下进行,
-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
-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
- 长期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
-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它的标题产生了兴趣,生命的追问,到底是追问什么呢 直到现在,我对书中的那两句话仍然记忆
- 今天,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令我慷慨万分,而又悲伤探戈,三国英雄无拘无束,像一匹匹矫健的野马。 自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读《负荆请罪》有感 西郊实验小学六(3)班许心怡 一看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