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伏日是什么意思 伏日的解释

伏日

拼音:fú rì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c,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详细解释

伏日  fú rì  ㄈㄨˊ ㄖˋ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网络解释

伏日

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藏伏,故名之。一般说“伏日”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
0
纠错
手机版 伏日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