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城隍是什么意思 城隍的解释

城隍

拼音:chéng huáng
是否常用:是

基本解释

城隍 chénghuáng

(1) [wall and moat]∶护城河

(2) [town god]∶道教指城池守护

详细解释

城隍  chéng huáng   ㄔㄥˊ ㄏㄨㄤˊ  

城墙及护城河泛指城池。
《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时城隍未修,乃于襄国筑隔城垂栅,设鄣以待之。」
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侬家下山,入到城隍里。」

守护城池的神。见《北齐书.卷二○.慕容俨传》。历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大行封赏,称祗以各府州县之名,严然阴间王朝职掌扩大为护国安邦调和风雨、剪凶 除恶,并管领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须至城隍庙前宣誓就职,以求庇佑成为民间信仰重心。而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有城隍出巡据说可保合境平安

英语 Shing Wong (deity in Chinese mythology)​

德语 Chenghuang, Stadtgott, Schutzpatron der Stadt (Eig)​

法语 Chenghuangye

网络解释

城隍 (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普遍崇祀重要神祇之一,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是冥界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是真正专门负责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官职而且不是神,称呼为城隍 判官等)。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古代儒教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祸福之,俾幽明不得幸免”。

城隍 (汉语词汇

城隍是古中华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有功于地方民众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0
纠错
手机版 城隍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