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
拼音:chéng pú zhī zhàn
繁体字:城濮之戰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许国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军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楚军北上与晋军对垒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时晋军较弱,乃先击溃由陈、蔡军组成的楚军右翼,再设计击退楚军左翼,迫使楚军主力后退。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网络解释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猜你喜欢
- 蒲桃髻是什么意思
- 腾告是什么意思
- 照照是什么意思
- 还役是什么意思
- 稾砧是什么意思
- 镍镉电池是什么意思
- 箴缕是什么意思
- 恣意妄行是什么意思
- 披拂是什么意思
- 舍实听声是什么意思
- 岩岫是什么意思
- 离磬是什么意思
- 从轻发落是什么意思
- 炎嚣是什么意思
- 痊差是什么意思
- 友好是什么意思
- 益虫是什么意思
- 眶睫间是什么意思
- 黄台是什么意思
- 乡衮是什么意思
- 负忧是什么意思
- 印灰是什么意思
- 春枝是什么意思
- 留步是什么意思
- 霣隧是什么意思
- 把体面是什么意思
- 枉语是什么意思
- 白猨是什么意思
- 夏声是什么意思
- 丰靡是什么意思
- 青睐是什么意思
- 大空是什么意思
- 预期是什么意思
- 闻如是是什么意思
- 铁线描是什么意思
- 敢做敢为是什么意思
- 焊缝是什么意思
- 慨怅是什么意思
- 伏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