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拼音:bān gù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又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公元*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详细解释
班固 bān gù ㄅㄢ ㄍㄨˋ人名。(西元32班固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余篇作品,传于后世。
英语 Ban Gu (32-92), Eastern Han dynasty historian, wrote the Dynastic History of Western Han 漢書|汉书
德语 Ban Gu (Eig, Pers, 32 - 92)
法语 Ban Gu
网络解释
班固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bai*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概述图班固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猜你喜欢
- 魂府是什么意思
- 魂守是什么意思
- 赤俄是什么意思
- 鼻观是什么意思
- 褊急是什么意思
- 翠拔是什么意思
- 刨床是什么意思
- 驱羊旧节是什么意思
- 橡皮艇是什么意思
- 注坡是什么意思
- 周委是什么意思
- 迤逗是什么意思
- 崇构是什么意思
- 员官是什么意思
- 丛刻是什么意思
- 荣转是什么意思
- 矜善是什么意思
- 精准是什么意思
- 骁气是什么意思
- 儿拜是什么意思
- 匹处是什么意思
- 森壁是什么意思
- 秀顶是什么意思
- 撅丁是什么意思
- 鯨鯤是什么意思
- 有侁是什么意思
- 烦怏是什么意思
- 粉脸是什么意思
- 武侯祠是什么意思
- 兵籍是什么意思
- 火计是什么意思
- 迻书是什么意思
- 神灯是什么意思
- 也与是什么意思
- 乡董是什么意思
- 望舒荷是什么意思
- 四摄是什么意思
- 江介是什么意思
- 黑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