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情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看着朋友从西藏旅游回来的相片,一种年幼时对西藏的依念之情又突增起来。跟爸妈从西藏内调回内地,一晃就是十几年了,那时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美丽朴实的景色都想一一把它描述下来,而今灵感又回来了。
西藏不是少年孩子去的地方,也不是你觉得大家都去了,你也非去不可的地方。但你还是无法否认西藏的魅力,即使只是看天空。天空的云排列成舰队,哪怕是阴天,也各自线条分明,这朵与那朵不会混为一谈——与内地那种棉絮一样散漫于整个头的云,有天壤之别。
拉萨是路过西藏的第一站。海拔3500米,典型高原气候,干燥得吓人。到处飘着酥油的味道,不过,现在这里却被雨后春笋般的火锅西餐代替。熙熙攘攘的拉萨,陷入城市文明的保围后,让人怀念城外的风土人情,那些原汁原味的西藏——山脉下拉伸成一条线的牛羊群,几十公里不见人烟的空阔。纳木措的水草丰美,红布裹身的僧侣对着你相机露齿憨笑。
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在广袤的后藏地区保留了淳朴。尽管现代文明不断把踪迹踏入更深,把力量延及到更远的地区,都无法动摇青藏高原与与生俱来的威严:山脉和天空占据了镜头,人的出现,不过在空阔的镜头中更显自己的渺茫。空阔首先给人以震撼,然后是迷惘:人的力量到底能改变自然多少?而追逐的那些目标,又有多少值得自己如此付出?
因为渺小,所以卑微,才能内省并唤醒灵魂里“禅”的部分,让所有路过西藏的人都怀揣着哲理回到原处,并将旅途命名为“朝圣之旅”。
此之朝圣,非彼之虔诚,我们又岂知一步一扣首的辛劳?即使是年轻一代的藏民,也接受了穿牛仔裤T恤的生活,过着和内地人一样的日子。找圣、膜拜、一百零八颗菩提子、咿呀咿呀的转经筒,都凝固成“传统”,定格在某个回眸的瞬间。
有传统坚守的阵地,西藏才得以保全精神的高洁。只是,当我们来此处寻找丢失的信仰后,我们却无力还原和描述一个真实的它了。
今天,火车呼啸着打破它的平静,载着外面的人蜂拥而至。但这样匆匆十几日的停留,不过是一种“路过”的姿态。祝愿天很蓝,云很白,水很清,海子很美,人很黑,喇嘛笑的很甜的西藏永远有超越灵魂的精髓存在。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世界之大,是无数渺小的事物拼凑而成。春天是在每一片、每一颗渺
- 人都是自私的,无一例外,无一幸免。尽管有民族,有国家。这些相对言的‘公’并不能掩饰人类是
- 夜,撩拨着我的心弦,风,唤起了我的思念。在这个没有月亮和星星装饰天空的夜晚,漫天的乌云挥手间布下了青纱帐般的雨帘
- 心平自然静,一切就好办。 首先,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 不要想,不该想的事情, 不要管他人无聊的事情, 一
- 一个人行走时,总喜欢先踏出左脚,再迈出右脚。 (一)高考 时间不曾流转,转眼已到了现在。三月的《我和高考PK
- 有人说:“人劳碌一生,最终都要为自己铸就一副棺材”。何为劳碌?何为闲散?劳为功名,闲为无
- 时间从唐古拉山脉上流下,奔腾,跳跃,然后进入大海。 我是河边的一棵小草,在风中颤颤巍巍,面对奔涌的河水,我显得
- 当星空缺少我的光芒时,或许无人觉察。可当我释放光芒时,世界因我而改变。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虽然生命很朦胧,但它是世
- 闲来无事,翻开以前买的<<中华处世绝学>>,在目录上看到<<厚黑学>
- 我想,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好的选择。不过对于爱好交友的我来说,真的不想放弃交友给我带来的欢乐,但经过与太多的人事接
- 不圆滑他没法过活,这只是迫于无奈的一个选择而已。 对于坐在茶馆里的王利发,圆滑开始颇有争议。圆滑、世故,这些充
- 在艺术瑰宝《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幼年丧母,之后被外祖母接到府中生活。吃穿不愁问题,却落了个爱哭的习惯。
- 嘿,当一只你从来没见过的紫色苏格兰猫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怎样?亲吻它柔嫩的小爪子还是大声尖叫。你会兴冲冲的冲向大家
- 柔嫩的小草弯弯曲曲地从石缝里钻出来,人们说,那是小草在追求阳光;蜗牛背着沉重的壳艰难地往葡萄架上爬,人们说,那是
- 世界就像一个彩色的颜料盘,生活就像盘上色彩缤纷的颜料。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组成了多彩的世界。颜色为中有冷色也有暖
- 包容,一个普普通通的词,却已经被人们重复了几千年了。之所以人们一再地提起这个词,大概是因为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是人
- 成长需要挤压,现实也告诉我们任何地方都存在压力。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只鸟,每一朵花 甚至阳光,甚至雨露
- 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讲究气度。凡事忍让谦虚也算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 在中国的历史上,“安”字显得格外的醒目。 天安门,地安门,祈年殿,来自远古的建筑,跨越
- 机遇与成才,大概在不少人的心里,这两个词之间至少是打约等号的.“要成才,靠的就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