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借着冥币铺条“心路”
作者:江苏考生 (字数:800字)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呢,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作者相关文章:
- 200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四)
- 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西安与南京 山与水的对话
- 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厚重的心
- 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 200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诗意地栖居
- 200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怀想天空(7)
- 200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玄奘半生的信仰之路
- 200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三)
- 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
-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
-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
- 我常常为自己是语文老师而感到庆幸,因为每次阅读学生交上来的随笔时,那清新独特的文字就如夏日逐渐燠热的天空中宁静而
-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循(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 我进入时空隧道,输入1666-英吉利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按下“前进”钮,只觉一股强大的加速度,恍惚间,我抵达了目
-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
- 说说我们“90后” 紧继两场硝烟滚滚、炮声轰轰的世界大战,我诞生于这个战乱纷争的世纪的
- 我想握住你的手(1) 在这里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
- 一直以为,我是个有礼貌的学生。见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小学时便已学会。但是
- 我把妈妈丢了。起初我并没在意,反而因为想到再也没有妈妈的唠叨而有一些小小的兴奋。 像往常一样,我背上书包,一路
-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
-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
-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纪伯伦 太阳在窗户外肆意地挥洒光芒,树叶被烘焙得焦灼,失去了生
-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
- 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
-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
-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网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涌的语言,我们该相信谁呢?信他,抑或自己? 有
- 走西口在那个年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我们可以从余秋雨写晋商历史的那篇文章里深深体会到那揪人心弦的夫妻别离、母子分手
-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与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