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1)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说说我们“90后”
紧继两场硝烟滚滚、炮声轰轰的世界大战,我诞生于这个战乱纷争的世纪的最末10年。在嗷嗷待哺之年迷糊地度过日新月异的10年,在懵懂之时睁着惺忪睡眼听着新世纪的钟声……这便是我们,社会口中的“90后”。
我们因时代而开放与不羁。不裹足、不留长辫、不用只背“之乎者也”上考场,我们打破愚昧的条条框框自在地生活着,这是时代赐予的洒脱;我们掌握各种语言,接受各国文化的冲击,可以坐在家中尽知天下事,这是时代赐予的视野;我们可以无处不在,无论是乘坐孙大圣的筋斗云般的交通工具,还是利用家中猫眼般的网络,我们四处可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是时代赐予我们的广大神通……因此我们骨子里便有那么股自傲与随性。但尽管外面世界纷纷扰扰,我们仍是热爱传统的。我们读诸子百家,学庄周的洒脱,学孔丘的孝仁;我们背唐诗宋词,寓情于诗地抒发一两句感慨,摇头晃脑;我们也看鲁迅,我们也听古筝。若有人抵毁传统或偷窃文化宝藏,我们侍愤怒的,因为我们仍在乎属于我们的那一方故土。所以我们仅仅是传统的新潮一代。
我们因乏味而追求刺激,崇尚冒险。请不要指责我们动手能力弱,好强的我们何尝不想成为强者。古人会用摩擦生火,而如今我们只有打火机的按钮,并从小便被禁止玩火;上一代的人能走雪山过草地,而我们却身处石屎森林,放眼望去不就是改造的平地,却从小也被命令不得独自外出……我们甚至没见过稻谷,没见过飞翔的鸟……所以我们只能想方设法还在仅有的寸土上玩冒险。尽管我们是无聊的,而且偶尔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但请不要嘲笑我们是“书中脑袋”。我们内心一直有把声音呼唤着自然的回归,有身影追逐着永恒的生灵。只是,它们被尘土与喧嚣所掩盖。
我们仍是充满着爱的,抗震救灾,我们尽可能地伸出自己的援手;我们仍是充满活力与爱国的,奥运会志愿者哪里少得了我们的生影?我们也同时是疲惫的,虽然没有战火的危险,体味不到贫穷的艰苦,但我们却在和甚至是自己的友人进行无形的战争……
是的,这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90后”。因独生而孤独,因孤独而骄傲,因骄傲而渴望自强。我们并非弱者,我们正乘着时代的风,一步一步迈向成熟,手拉手变得强大。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人,并不是生来注定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不能打败他。”——《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部著名小
-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
- 夏,刚刚从大学毕业。带着一脸的稚气与自信一头钻进了人才交流市场。几经“争战”,终于来到了她心仪的公司进行复试。
-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说在你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你就需要在别人危难时报答他。 滴水之恩,何以报?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这种现象,一个物体通过小孔后,缩小数倍真实投现在幕布上。 人们就如小
- 一次闲聊,说到癌症,我问妻,为什么人们大多谈癌色变?“那是因为人们惧怕死亡,”妻说,&l
- 曾经,想要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
- 我: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对话》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失败、机遇、成功三位朋友。现在请你们三位先自
-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考生们和家长们的心还没有放下来,他们还不放心什么呢?报志愿。 成长大学作为世界上一流的
- 玲子六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于是,妈妈决定送她去上学。学校就在玲子家的旁边。玲子的教室就在一进校门的不远处。
-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
- 大地倾塌,苍天哭泣! 中国不倒,汶川不哭! 你看,校园的绿树上,那一串串丝带便是见证;你看,募捐活动上,那一
- 花儿得到太阳的照耀,才娇艳欲滴,色彩斑斓;小草得到大地的孕育,才葳蕤葱茏,生机盎然;溪流得到雨水的滋润,才奔腾不
-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 “圆以融,乃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论定”,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
- 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听祖母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长白山下生长着一处湖水。这处湖水有一个特点就是四
-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
-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 柳靓,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单身母亲。就因为是教授,就因为是单身母亲,柳靓才请了
- 秋起,凉风瑟瑟。南方的小城,在经历了酷暑炙烤之后,也开始变得静谧,偶尔看到枯萎的树叶飘落,但依旧看到了一地的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