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我是一棵梅花树,我生活在一个叫勾践的人的院子里。我听别人说他是一个国王。我却一点也不相信,哪有国王把茅草当作床铺,哪有国王每天都要舔苦胆的呢??
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年了,听妈妈说,我今年就要开花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春天到了,我拼命地发芽生长,我要开花了,我想。迎春花开了……桃花谢了……我依然没有一个花蕾,炎热的夏天晒得我头好晕,我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我往屋里一望,我的主人正在尝苦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太苦了吧!?
秋天到了,我的叶子飘落了,唉,看来我的花是开不了了。?
一天,我的主人走到我身边,他在我身旁伫立良久。我看到他那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不禁心里一颤,他似乎要从我身上看出些什么呢!?
北风劲吹,雪花纷飞,我站在院子里直打寒颤,我要死了,我想。我还没有开花就要死了。梅花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她温文尔雅,徐发暗香。多美好的花啊。可是我却永远不能拥有她了,这难道就是我的命运吗?我就这样了此一生吗……不,不,我决不能这样,我不能就这样去了。我一定要开花。?
院子里进出的人突然增多了。每日每夜,主人都和他们谈论着什么,夜深人静时,主人躺在茅草上,直瞪瞪地看着我。?
天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快支撑不住了。?
一天夜里,主人又一次尝了尝苦胆,他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突然他仰天长啸:"我一定要复国!"啊!他真的是国王,一个国王竟然尝苦胆,卧茅草,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也不禁想大喊:"我要开花!"?
几度风雪,我硬挺了过来。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主人不见了。又过了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我身上长出了几个花蕾,并且越来越多。一场大雪,我开花了,我开花了!缕缕清香,令人如痴如醉,我不禁陶醉了。这时,一身黄袍的人走进院子,是我的主人,他走到我面前,用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盯着我。"我勾践立誓,不铲平吴国,誓不生还,出发!"我听见院外万马奔腾的声音越来越大,然后又越来越小,逐渐消失了。?
整个院子充满了香气。
点评:写文章,最怕千人一面,写来写去,总是来回那几句话、几个事例。这篇文章能够得满分,就在于它有创新,它打破常规思路,从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来构思。具体说来有三"巧":一是巧把自己当作一棵梅花树,既扣文题,又恰当表现出梅花飘香的背后是严寒的冬天这个要旨;二是巧写人们比较熟悉的"卧薪尝胆"故事,把自己的心理和勾践的行动巧妙结合在一起;三是巧用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凝结点来构思全文,自然合理,不仅主旨鲜明,而且也使材料显得集中、紧凑。不足之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稍显得不够精练,有匆匆收尾之嫌,但由于是考场作文,不可求全责备的。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安溪一考生 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曹操&quo
-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
- 在我的世界里,四季是美好的: 春是美好的——春雨悄悄,春芽田田,春风煦暖,春燕呢喃,更
-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
-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 --题记 1965年,老子在一所乡村学校
- 很多学生作文平淡如白开水,枯燥如流水账。他们不知作文如何写。其实大凡优秀作文中缺少不了细节描写。有力的细节描
- 2007年北京中考作文题: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除诗歌外不限文体,字数600字以上。
- 漫漫长夜,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论语》。 看着,看着,便翻到“述而”这一篇,其中有几个黑字是格外的显眼,“用之
-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轻点过水面的燕子,时而向下,时而
- 近年来中考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然而笔者发
-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亲爱的妈妈: 您过得好吗?幸福吗?今天是我中考的日子,您知道吗?我很想您,妈妈! 您知
- 古道? 一条古道,伸向历史的深处。我想起了荆棘路上铺满白雪的沧桑。读懂古道,等于读懂一部厚厚的历史。古道是岁月
-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
- 阅读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顿生七色彩练舞空、遍地繁花迷眼之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聪明才智所培
- 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看眼前永不变幻的风景。冬日掉光叶的大树和已然泛黄几乎不见的小草,陌生的行人行走至
- 【作文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在党中央、
- 有那么一首歌,能使人安心入眠,能使人闻到爱的馨香,那是母亲的歌。(领起清晰) 小时候总要母亲哼着歌哄我入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