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手艺的黄昏》有感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
机器代替了手工生产,铁匠张拖着佝偻的影子渐行渐远。带着他相依一生的铁离开了喧嚣的城市。
这是淘汰。手工制品的粗糙被效率高的机器取代是早晚的,注定有些人会感伤地离去,做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在轰隆的声音下变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社会。
社会不停地发展,跟不上它的脚步只有落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路边摆摊吆喝的小贩显得格格不入,特色的风味小吃销声匿迹,善良朴实的农民大叔黯然归去。无论什么地方,地方风味浓了,就难有安静的环境容纳高楼;有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就不可能找到别具特色的乡土方言。风味和科技,似乎针锋相对,究竟熟去熟从,如何相得益彰,是令人头疼一个问题。
政府现如今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就是现在也仍大力实施。网上不断有天南地北的朋友发帖表明,认为普通话能够加强沟通,至于地方方言则是完全无用的东西,丢弃了也无妨。
何为“方言”?我认为,这是各个地方人们习惯的一种语言音调,受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影响而逐渐结合产生的一种交流方式。由于人口迁徙等众多因素,各地区的方言多多少少有相通之处。如果单为交流而扼杀方言,一个民族广远悠久的历史沉淀得不到体现,人人变得格式化,少了民族特色多了拘谨疏远。而如果方言和普通话兼容共存,在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偶遇一个同家乡的朋友,操一口相同的家乡土话,不也有中“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行走在消逝中,科技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传呈千百年的特色被消磨,与生俱来的淳朴被取代;一些人迫不得已离开了衷心热爱的职业。行走在消逝中,消逝的不仅仅是手工劳动者的满足,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相待。行走在消逝中,有些东西也许注定会在时间的风蚀下消失,人力的挽回也于事无补,敦皇莫高窟的瑰宝等粗陋的历史遗孀,都被掩没在风沙中。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欣赏现代化的科技时,也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民俗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
- 很喜欢看大片的我,起初对这部电影并不期待,因为它是一部由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一起观看的教育体裁的电影。可后来,我只能
- 杜勒奥斯丁的这部作品,你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世态小说。他的主要篇幅时谈婚论嫁,中心故事是本内太
- 学校进了一批新图书,我借了一本《民间故事》。课余时间,我认真读了其中《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雷涛
- 由贵族到骑士 ——读《唐吉诃德》有感 由贵族到骑士,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好好的贵族会变
-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
- 今天,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令我慷慨万分,而又悲伤探戈,三国英雄无拘无束,像一匹匹矫健的野马。 自
-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劳作课上,同学们交了自己的手工制作,有活泼的泥鸭、可爱的布娃娃…&helli
- 世界著名侦探,惊人的智者------《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后感 “我们把他视为对我们消灭 * 和纠正错
- 流逝的远古 ——读《中国通史》读后感 陆龙斌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
-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让人们学会了关心和爱,让爱的火炬不断传递,并激发出更广泛更深沉的爱。爱自己,你会认真学习,朝
- 早在20世纪中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察,利
- 宽容 ——读《“作弊”事件》有感 江阴市虹桥小学五(2)班张
- ′一口气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是:王金战老师真是当之无愧的培育英才的英才,能
- 在最新的《读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落入凡间的天使》,是哥伦比亚着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魔幻小说。文章
- “伟大人物的精神如一盏明灯,照亮千万少年的成长道路。”这一句话是写在书的封面上的。 这
- 长教院研修部综合理科冷梅 * 说:领导是什么?是权力、责任和服务,领导者则是权力、责任、服务三要素的实践者,
- 白色的玫瑰 ——《铁丝网上的小花》读后感 初三(6)班赵杏珍 不知为什么样,我刚合
- 读了《儿女英雄传》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人世间的真情与 * ,能做到既是儿女又是英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被称作&ls
-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