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胭脂山是什么意思 胭脂山的解释

胭脂山

拼音:yān zhī shān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亦作"臙脂山"。 2.即燕支山。古在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匈奴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地方。 3.古代闽中郡北莲花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网络解释

胭脂山

山产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行时引出为了彻底清楚,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0
纠错
手机版 胭脂山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