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子髻
拼音:xié zǐ jì
繁体字:擷子髻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晋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网络解释
撷子髻
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缬子髻,为晋惠帝宫中所创,后流传于民间。图示髻式,乃在朝鲜地区所见(今东北与朝鲜一带,时间在四世纪时),在时间上较接近,可能是后来流行到该地区的。

猜你喜欢
- 嘉贶是什么意思
- 蜡虫是什么意思
- 嫺习是什么意思
- 露覆是什么意思
- 环聚是什么意思
- 金帛是什么意思
- 净院是什么意思
- 甄叙是什么意思
- 泉火是什么意思
- 叶甜菜是什么意思
- 劫数难逃是什么意思
- 绳愆纠违是什么意思
- 皮科儿是什么意思
- 楚操是什么意思
- 村务是什么意思
- 奏伎是什么意思
- 逼摄是什么意思
- 贯心是什么意思
- 求聘是什么意思
- 颦蹙是什么意思
- 鬈心是什么意思
- 止泻药是什么意思
- 白露是什么意思
- 直节是什么意思
- 啮肥是什么意思
- 命悭是什么意思
- 避色是什么意思
- 海战是什么意思
- 颇李是什么意思
- 八字帖是什么意思
- 三舍是什么意思
- 凋蔽是什么意思
- 哪块是什么意思
- 支阂是什么意思
- 逮革是什么意思
- 梅福是什么意思
- 乾娘是什么意思
- 过摩是什么意思
- 守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