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
拼音:wǔ dǒu mǐ dào
繁体字:五鬥米道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详细解释
五斗米道 wǔ dǒu mǐ dào ㄨˇ ㄉㄡˇ ㄇㄧˇ ㄉㄠˋ英语 Way of the Five Pecks of Rice (Taoist movement), Way of the Celestial Master
网络解释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派。东汉顺帝(公元125—144)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主要在农民中传播。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又因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初入道者名为“鬼卒”,骨干称“祭酒”,以“治”为传教单位。传说汉安二年(公元143)已发展为二十四治,绝大多数分布于今四川境内。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相传还信奉《太平经》、《正一经》和《五斗经》等。张道陵死后,传子衡;张衡死后,传子鲁。东汉末,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建安二十年(215)降于曹操。西晋后,五斗米道开始分化,一部分在士大夫中传播,一部分流传于农民中。南北朝时,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423—451在位)的支持下,“革新”天师道,创立了以礼拜修炼为主要形式的新天师道,为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两代,南北天师道同上清、净明、灵宝各派并行于世,并逐渐合流,到元代都归并于正一道,又称正一派。

猜你喜欢
- 跳磴是什么意思
- 体惜是什么意思
- 諐鄙是什么意思
- 金珠玛米是什么意思
- 飘迅是什么意思
- 镋钯是什么意思
- 新作是什么意思
- 霖漉是什么意思
- 布草是什么意思
- 促漏是什么意思
- 开瀹是什么意思
- 虚文缛礼是什么意思
- 绕道是什么意思
- 蝘鼠是什么意思
- 瑟瑟幕是什么意思
- 咡丝是什么意思
- 逋滞是什么意思
- 剗尽是什么意思
- 逸爽是什么意思
- 明煦是什么意思
- 桃仁是什么意思
- 渊涂是什么意思
- 鸣驹是什么意思
- 颬颬是什么意思
- 春宵一刻是什么意思
- 阿各绰是什么意思
- 溲话是什么意思
- 多义是什么意思
- 马头琴是什么意思
- 便餐是什么意思
- 鸩媒是什么意思
- 天质是什么意思
- 烘的是什么意思
- 生分是什么意思
- 世弟是什么意思
- 蛋羹是什么意思
- 四君子是什么意思
- 交愤是什么意思
- 乔躯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