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狄
拼音:tóng dí
繁体字:銅狄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网络解释
铜狄
铜铸之人。即“铜人”,亦称“金人”。古多铸以置于宫庙间,或铭文其上。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三,谓咸阳宫有铜人十二,坐皆高三尺。据《孔子家语·观周》称:后稷庙右阶前有金人,背有铭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谓秦始皇销天下兵,铸金人十二,重各千石。

猜你喜欢
- 贡法是什么意思
- 聚宝盆是什么意思
- 墙立是什么意思
- 进脩是什么意思
- 攘背是什么意思
- 海伦是什么意思
- 大有裨益是什么意思
- 三权是什么意思
- 诬滥是什么意思
- 务外是什么意思
- 代电是什么意思
- 电铗是什么意思
- 雁门关是什么意思
- 启邑是什么意思
- 阡眠是什么意思
- 单椒是什么意思
- 曲瞒是什么意思
- 移罇就教是什么意思
- 泛林是什么意思
- 家孙是什么意思
- 套式是什么意思
- 联翩而至是什么意思
- 诺许是什么意思
- 操恶是什么意思
- 嘉量是什么意思
- 同经是什么意思
- 宝贝疙瘩是什么意思
- 飐拂是什么意思
- 裘马清狂是什么意思
- 小言是什么意思
- 祝和是什么意思
- 马不入厩是什么意思
- 剑歌是什么意思
- 振旦是什么意思
- 句吴是什么意思
- 申牌是什么意思
- 脱免是什么意思
- 旋转轴是什么意思
- 邪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