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三纲是什么意思 三纲的解释

三纲

拼音:sān gāng
繁体字:三綱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职务,称三纲。

详细解释

三纲  sān gāng  ㄙㄢ ㄍㄤ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
三国演义.第四回》:「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中国佛教寺院管理僧众的三个职务。分别是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
《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

德语 die Drei Verbindlichkeiten (Schlüsselbegriff des Konfuzianismus)​ (S)​

网络解释

三纲

古时三纲 代表的粮食
“三纲”是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而是有西汉大儒董仲舒发现古时所写。而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礼纬·含文嘉》。三纲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要求,而是人们对于社会秩序规律一种普遍认识,而不是一种主张。即臣喜欢效法君主行为,子喜欢效法父的行为,妻喜欢效法夫的行为,于是总结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为臣之表率,父为子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即出于这种认识。作为君权社会文化产物已不适用人权平等现代社会。
0
纠错
手机版 三纲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