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拼音:dǒng zhòng shū
是否常用:否
详细解释
董仲舒 dǒng zhòng shū ㄉㄨㄥˇ ㄓㄨㄥˋ ㄕㄨ人名。(西元前179董仲舒104)西汉名儒,广川(河北省枣强县东)人。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提倡独尊儒术。著有《春秋繁露》等书。
英语 Dong Zhongshu (179-104 BC), philosopher influential in establishing Confucianism as the established system of values of former Han dynasty
德语 Dong Zhongshu (Eig, Pers, 179 - 104 v.Chr.)
法语 Dong Zhongshu
网络解释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猜你喜欢
- 羣抵是什么意思
- 羣疠是什么意思
- 批号是什么意思
- 攒丛是什么意思
- 麞头鼠目是什么意思
- 任人摆布是什么意思
- 秀外慧中是什么意思
- 潜名是什么意思
- 撒手锏是什么意思
- 列光是什么意思
- 岂伊是什么意思
- 奄欻是什么意思
- 昭事是什么意思
- 奇迹是什么意思
- 究切是什么意思
- 察问是什么意思
- 诚道是什么意思
- 宠寄是什么意思
- 暴水是什么意思
- 扎挣是什么意思
- 村戍是什么意思
- 梅红伞是什么意思
- 专折是什么意思
- 选言证明是什么意思
- 虎虎势势是什么意思
- 二神是什么意思
- 长髯主簿是什么意思
-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是什么意思
- 更易是什么意思
- 剥削是什么意思
- 沙岸是什么意思
- 刀镊是什么意思
- 乡头是什么意思
- 祭丁是什么意思
- 生香屧是什么意思
- 骚边是什么意思
- 夺去是什么意思
- 夸玩是什么意思
- 收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