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诗
拼音:shí sì háng shī
繁体字:十四行詩 ,是否常用:是
基本解释
十四行诗 shísìhángshī
[sonnet] 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每首十四行,有好几种格律
详细解释
十四行诗 shí sì háng shī ㄕˊ ㄙˋ ㄏㄤˊ ㄕ诗体名。一种西洋诗的诗体。全诗分十四行,故称为「十四行诗」。依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义大利式,每首分前八行、后六行两段,前段叙述一件事情或提出一个问题,后段做总结或回答问题。一为英国式,每首分四段,最后两行通常就前三段的内容加以评论或总结。
也称为「商籁体」。
网络解释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特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
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每行诗句有10个抑扬格音节。以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为特色,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有的每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每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


猜你喜欢
- 拨头是什么意思
- 奋襼是什么意思
- 源清流洁是什么意思
- 直抒胸臆是什么意思
- 箢子是什么意思
- 金鞲是什么意思
- 感悟是什么意思
- 远用是什么意思
- 吵包子是什么意思
- 讲理是什么意思
- 柔伏是什么意思
- 矮凳是什么意思
- 碎车虫是什么意思
- 支位是什么意思
- 逸贱是什么意思
- 馆舍是什么意思
- 尘凡是什么意思
- 馲驼是什么意思
- 顔曾是什么意思
- 龙肝凤胆是什么意思
- 森束是什么意思
- 鸣弹是什么意思
- 黄齑白饭是什么意思
- 凄惋是什么意思
- 息养是什么意思
- 卑号是什么意思
- 小花样是什么意思
- 积极性是什么意思
- 久佚是什么意思
- 夭没是什么意思
- 翅鞘是什么意思
- 时式是什么意思
- 贻咎是什么意思
- 马步箭是什么意思
- 内鍊是什么意思
- 热脑是什么意思
- 常体是什么意思
- 揭席是什么意思
- 肉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