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粜
拼音:píng tiào
繁体字:平糶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详细解释
平粜 píng tiào ㄆㄧㄥˊ ㄊㄧㄠˋ遇荒年时,米粮价格高涨,官府为平衡物价,而将官仓里的米粮以平价卖出,称为「平粜」。
网络解释
平粜
战国时魏国李悝提出的扶植、调剂农业生产的主张。方法是丰年由官府平价收购农民的余粟(平籴);荒年用平价出售积粟(平粜)。《汉书·食货志上》记李悝的话:“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汉五凤四年(前54年),在边郡设置常平仓。晋、隋、宋设置常平仓、义仓、惠民仓,明设置预备仓,都属平籴、平粜。清代有所谓“平价收谷”,用意同。但在执行中,往往出现种种弊端,使平籴、平粜不能起到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 杂变是什么意思
- 漳缎是什么意思
- 闹丛丛是什么意思
- 寇枿是什么意思
- 肥美是什么意思
- 解喻是什么意思
- 霜鲜是什么意思
- 繇是是什么意思
- 拨给是什么意思
- 岂唯是什么意思
- 演化是什么意思
- 吮舐是什么意思
- 水式是什么意思
- 仙人桥是什么意思
- 儒风是什么意思
- 饵术是什么意思
- 棋枰是什么意思
- 官界是什么意思
- 小红是什么意思
- 襟袂是什么意思
- 分贫振穷是什么意思
- 骨雕是什么意思
- 殿榜是什么意思
- 通灵是什么意思
- 麤猥是什么意思
- 礼文是什么意思
- 烦敝是什么意思
- 杨令公是什么意思
- 板板是什么意思
- 届时是什么意思
- 枭族是什么意思
- 借口是什么意思
- 间隔是什么意思
- 打格子是什么意思
- 冯虚是什么意思
- 宁内是什么意思
- 生虫是什么意思
- 尘腐是什么意思
- 衆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