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审
拼音:cháo shěn
繁体字:朝審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网络解释
朝审
朝审是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在霜降后对于京师判决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由三法司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朝审制度并且发展出了秋审制(专指对外省死刑案件的复核)。朝审的结果一般分为情真、可矜、可疑、有词(明朝)或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清朝)等类,情真/情实类需奏请皇帝裁决才可执行死刑,并且每年都会有不予勾决的犯人。其他犯人一般都改为流放或充军。


猜你喜欢
- 詨詨是什么意思
- 旷土是什么意思
- 摭说是什么意思
- 敷宣是什么意思
- 炫富是什么意思
- 伤寒论是什么意思
- 三阙是什么意思
- 头绳是什么意思
- 革命家是什么意思
- 门墙是什么意思
- 敛袖是什么意思
- 斧琢是什么意思
- 丘阿是什么意思
- 骤涨是什么意思
- 符敕是什么意思
- 成粒是什么意思
- 端启是什么意思
- 登崇俊良是什么意思
- 云泉是什么意思
- 甲观是什么意思
- 慝伪是什么意思
- 常寂光土是什么意思
- 望秩是什么意思
- 耆耉是什么意思
- 嗟嗷是什么意思
- 覆车之戒是什么意思
- 十洲是什么意思
- 忧虑是什么意思
- 海防是什么意思
- 打饥荒是什么意思
- 东岛是什么意思
- 大伙是什么意思
- 珍裘是什么意思
- 门胄是什么意思
- 敝庐是什么意思
- 石地是什么意思
- 冲扩是什么意思
- 汗喘是什么意思
- 裱糊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