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伯夷是什么意思 伯夷的解释

伯夷

拼音:bó yí
是否常用:是

基本解释

伯夷 BóYí

[Bo Yi] 商朝末孤竹国君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他们能忠于故国

详细解释

伯夷  bó yí  ㄅㄛˊ ㄧˊ  

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
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人名:(1)​ 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 孤竹君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网络解释

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君主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西岐,恰遇周武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qiang*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0
纠错
手机版 伯夷的解释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