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揆
拼音:bǎi kuí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总理国政之官。 2.指各种政务。 3.百官。详细解释
百揆 bǎi kuí ㄅㄞˇ ㄎㄨㄟˊ总握国政的官员。
《书经.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百官。
《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五伦以教,百揆时序。」
《文选.史岑.出师颂》:「宪章百揆,为世作楷。」
所有的政事。
《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网络解释
百揆
百揆,汉语词汇。拼音:bǎi kuí
释义:1、为我国商周以前之官名,最早见于《尚书》。
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猜你喜欢
- 抄造是什么意思
- 瘙痒病是什么意思
- 宋亭是什么意思
- 京县是什么意思
- 卓峙是什么意思
- 凡贱是什么意思
- 伟然是什么意思
- 链烃是什么意思
- 兵噪是什么意思
- 东倒西欹是什么意思
- 山顶洞人是什么意思
- 行纪是什么意思
- 大喊大叫是什么意思
- 蛇蟊是什么意思
- 海城是什么意思
- 褊量是什么意思
- 肉人是什么意思
- 口垢是什么意思
- 翌室是什么意思
- 魁俊是什么意思
- 麻笺是什么意思
- 骭毛是什么意思
- 瞻视是什么意思
- 佹得佹失是什么意思
- 鱼檄是什么意思
- 夙望是什么意思
- 送子观音是什么意思
- 珠河是什么意思
- 防患于未然是什么意思
- 仿羊皮纸是什么意思
- 拗格是什么意思
- 窖菜是什么意思
- 蹈锋饮血是什么意思
- 冠代是什么意思
- 茵蓣是什么意思
- 内像是什么意思
- 通简是什么意思
- 帷床是什么意思
- 银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