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大全
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人生真谛何处寻 自性三宝即尔心

人生真谛何处寻 自性三宝即尔心

春联 >> 佛教春联

对联

上联:人生真谛何处寻
下联:自性三宝即尔心

备注: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注释

人生

人的一生,人活在世上。 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单道著人生功名富贵,总有天数,不如图一个见前快活。」

真谛

真实的意义。 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六出》:「想浮生蒙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谛。」

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 元 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 为真谛,也就是空性。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余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 也称为「第一义谛」。

何处

那里、那儿。疑问之词。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国演义.第三回》:「久不相见,今居何处?」

自性

佛教用语:(1)? 谓事物的本体、本质。《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2)? 谓事物的存在状态。《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三宝

三种宝贵的事物。 《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六韬.卷一.文韬.六守》:「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佛教以佛陀是佛宝,佛的教法是法宝,出家团体为僧宝,此三者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 《贤劫经.卷一》:「敬三宝本决众疑网,奉行慇懃而不休废。」 南朝梁.王琰《冥祥记.陈秀远》:「少奉三宝,年过耳顺,笃业不衰。」

0
纠错
手机版 对联大全 人生真谛何处寻 自性三宝即尔心
问答乎 www.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