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大全
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求仁得仁公应无憾 以暴易暴吾谁与归

求仁得仁公应无憾 以暴易暴吾谁与归

挽联 >> 名人名家悼挽联

对联

上联:求仁得仁公应无憾
下联:以暴易暴吾谁与归

备注:

黄中慧挽李大钊

参考注释

求仁得仁

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伯夷 叔齐 让国远去,耻食 周 粟,终于饿死, 孔子 谓其求仁而得仁,无所怨。后多用为适如其愿之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真人俯思良久,顾 罗生 笑曰:‘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復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无憾

没有遗憾。 如:「死而无憾」。

以暴易暴

用残9暴者代替残9暴者。《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暴易暴,古人以为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 何其芳 《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我们革命的宗旨是推翻 清朝 专制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解除人民痛苦,并不是以暴易暴。”

吾谁与归

犹言我将从谁。《礼记·檀弓下》:“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 陈澔 集说:“言卿大夫之死而葬於此者多矣,假令可以再生而起,吾於众大夫谁从乎?”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0
纠错
手机版 对联大全 求仁得仁公应无憾 以暴易暴吾谁与归
问答乎 www.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