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蝇趣记
作者:闽清池园东前小学六年级 汪炜平 来源:福州日报 2011-12-03 12:22:06(字数:900字)
如果你问我什么最有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灭蝇最有趣。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听我细细道来。
下午第三节课,黄老师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老师要与你们pk一下,看看谁是高手。”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比什么?比什么?”只见老师从身后取出灭蚊拍,微笑地说:“比灭蚊子。”“哈哈!这还不是‘小菜一碟’?”“消灭蚊子,手到擒来。”“打蚊子,谁不会呀!”“既然这么容易,那我们就来点有难度的。”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就灭苍蝇。”“灭苍蝇?好
像都打不到。”“灭苍蝇,我试过,好像很难。” 号称“飞毛腿”的杜大庆同学自告奋勇,只见他接过老师手中的灭蚊拍,小心翼翼地走到讲台桌上,对准一只苍蝇,想来一个“泰山压顶”。刚一出手,苍蝇好像事先得到通知似的,从他的拍下轻易地溜走了。第二次,第三次……刚才还信心满满的他此时像一只打了败仗的公鸡,垂头丧气地走下来。第二位上台的是王舒婷同学。“手无缚鸡之力”的她也能打到苍蝇?我不相信。果不其然,她连苍蝇都追不到,更别提消灭它了。
主角出场了。只见老师板着脸,眼睛注视着苍蝇,好像要喷出怒火一般。握拍的手青筋暴露,好像要用尽全身的力气。蚊拍无声无息地靠近苍蝇,距离它二三十厘米。说时迟,那时快,只感觉老师手臂一抖,电光一闪,“扑哧”一声,苍蝇瞬间被消灭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
更有趣的还在后头,一对苍蝇可能正在热恋,一边拥抱一边亲吻着对方。黄老师的一个“无情拍”把它们送到另一个世界。
接下去,黄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关门打‘蝇’”“守株待‘蝇’”等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不得不叹服老师高超的灭蝇技术。
最后,黄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灭蝇的几个要点:1.蚊拍要竖放,找一个支点放好,靠近目标二三十厘米左右先稳住。2.出手时一定要快、准、狠。3.平时要多练习,才能百发百中。
这场别开生面的灭蝇课不仅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不断努力,才会有收获。
●闽清池园东前小学六年级 汪炜平
点评:细腻、逼真的场面描写让人回味无穷。脉络清晰、详略得当,显示了小作者扎实的语文功底。
指导老师:黄长漫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人生如茶,亦能品出其中浓淡;人生如花,亦能绽放五彩花瓣;人生如火,亦能磨砺刚阳之气…&hellip
- 晚上的时候,一个人到书店去,四周一直都是黑暗的,然后就听着《半熟宣言》,像要睡着一样的游逛,感觉这就是一次梦游。
- 暮春的下午,太阳已经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但冬天的气息却还久久不愿散去。在那将温暖洒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阳光里,还透着
- 人生的旅途上处处长满了荆刺,鼓起你的勇气,大不向前。请相信,路是人踏出来的,别说“不行”
- 诱惑,是什么? 曾经有个记者,采访过一名事业有成、颇有名望的成功人士。这位成功人士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应归功
-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
-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价值,每一棵树都有生存的理由,每一滴水都有清澈的生命。 当我们看见一朵朵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
- “烦死了,怎么又是考试!”“上星期刚考过,这不,又来了!”你曾经这样抱怨吗?肯定有吧。你或许还有可能说我是神经病——谁喜欢考试啊?考试坏处多
- 大家应该都很喜欢过生日吧?因为过生日可以邀请一大帮同学到家里来玩,可以吃很多东西,还可以收到父母给的礼物,然后生日过完,同学们都回家后,就留
- 童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童年,我们在小河里摸鱼,捉虾。有时会因为摸上一个奇怪的东西而高兴;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小
-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下午,我在花园里捉蝴蝶。忽然,一只花蝴蝶从我头顶上飞过。趁他停下的时候,我伸手拢住了
- 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但是许多人却在给我们的“家”穿&ldquo
- 我一直不为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所满足,直到那次“乡村之旅”……
- 书,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记得歌德曾经说过:“阅读了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的友人谈话。”
-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我就是被他捉弄过的人之一。有些人为自己的命运感到苦楚,甚至伤心或抱怨上帝的不公,但是你有没有
- 梦,一个纯洁和美好的代言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它也许是渺小的也许是庞大的,也许只是空想,也许是真的能实现
- 一个个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的镜头在我脑子里打转,想起今天早上,交通巡警叔叔给我们播放的那个镜头,我不禁捏一把冷汗,
-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也在不断的进步。沟通,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桥梁。不管是在什
- 在那冰天雪地的冬天过去后,春天不知不觉地为人们增添了一份春天的色彩。 学校里小草发出了嫩芽,大树古木参天,苍翠
- “愚公移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位老翁面对自家门前那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没有逃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