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士
作者:朱兴松 来源:三明日报 2017-10-11 08:44:18(字数:1600字)
高士村是尤溪县新阳镇的边陲重村,与大田县文江乡洋梅接壤。新阳人只要走出高士,便是离开了家乡;反之,一踏进高士的土地,便有回到家的感觉。
高士是个美丽的村庄。文江溪像一条弧形的腰带将整个村庄一分为二。文江溪流经高士段,水深溪阔。自古以来,受这条大河阻隔,高士人出行甚是不便,往来皆靠舟楫。舟楫来往处,自然形成了渡口。高士的古渡口共有三处:一是刘坂渡口,二是石龟渡口,三是下曲坵渡口。三处渡口中以石龟渡口最为繁忙,摆渡线路是石龟通大坪,它是大田人进出尤溪的必经之地。
有渡口,摆渡人自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士村老支书林发选就是村里资深的摆渡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在石龟渡口摆渡。每天往来于石龟与大坪之间,早上天刚破晓就要出工,晚上至午夜方能收工,一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高士本村人乘舟渡河,无须交费,算是那时的集体福利。外村人乘舟则要交五分或一角的钱,归摆渡人所有。小学上学与放学这段时间,是一天中摆渡最热闹的时段。那时,高士小学学生数众多,每到上学、放学这一时间段,三处渡口皆排满了等候渡河的学生队伍,场景蔚为壮观。摆渡活计,看似容
易,实则危险,特别是暴雨天气,水急浪大,驾舟行驶,既要有击水搏浪的勇气,更要有灵巧娴熟的摆渡水平。纵然像老林这样资深的“老摆渡”,也曾遇过险,把舵过急,差点触礁翻舟。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对摆渡人还是很尊重的。如今,高士村人在溪流上游建了一座铁索桥,在下游建了一座水泥桥,两岸村民往来再也无须摆渡,生活倒是方便。古渡口便成了高士人挥之不去的“乡愁”了。
高士人对文江溪怀着很深的情愫。因为有这条溪,高士曾经繁华过。上了年纪的高士人都知道,往来新阳与福州、尤溪的货物,若走水路,必往高士装卸,在高士石龟一带形成了店铺林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造就了石龟圩的繁荣。由于水运繁忙,放排、拉纤行业也应运而生,解决了不少高士劳力出路问题。早年,文江溪鱼也特别多,靠水吃水,高士渔民自然不少。文江溪虽令沿江两岸的高士人往来不便,却也为高士人讨生活创造了不少机会。当然,最令高士人扼腕叹息的是文江溪的水质问题。据摆渡人老林说,以前文江溪非常干净,河底石子、细沙一览无遗。他曾给我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几个大田人,遭人举报,说是进行“投机倒把”营生,夜间求渡文江溪时,为了不留证据,横下心来,把生意赚来的银元全扔到文江溪。第二天天明之际,河底的银元依稀可见。可以想象,那时的文江溪该有多清澈!我父亲的同事,新阳卫生院退休医生邱凤超也告诉我,他小时候,在文江溪嬉戏游泳时,时不时有小石斑鱼从腋下、脚下、肚皮来回穿梭、滑溜。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是极其挑剔的,可见那时的文江溪的确明净透彻。遗憾的是,现在的文江溪,因上游工业发展较快,江水变得浑浊不清了。文江溪的水质,成为高士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高士地少人多,以前高士人多半是靠做米粉、编斗笠、贩卖小猪仔这些小买卖,赚点生活费。无论是做小买卖,还是从事苦力活,高士人都充满艰辛。时过境迁,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如今的高士人从事小吃业特别多,通过小吃业发家致富的也不在少数。据说,新阳人出外做小吃的,始于高士一个名叫林发裕的人。发裕原是高士村的党支部书记,后来主动辞职,到浙江杭州一带经营沙县小吃。经过十五六年的发展,如今,他已是那一带小吃连锁店的总代理了,为200多家小吃店提供原料。在他带领与影响下,新阳人把小吃开到省内外各城市去。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位叫五四的高士小伙子,两夫妇在三明红印山共同经营一家天津特色包子店。他们做的包子口味类似天津灌汤包,料实价美,生意很是火爆。红印山、富兴堡一带的居民早餐都爱吃他们做的包子,甚至连白沙一带的居民也都慕名开车来买。每天售卖馒头、包子不下千个。生意虽忙,小两口却也乐在其中,对生活很是知足。经过几年的积攒,如今他们也在下洋买了一套房子,成为地道的城里人。五四夫妇的诚实、本分、勤劳,其实就是在外打拼的高士人的一个缩影。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小心先生是我的同学。其实他也有自己的名字,只是由于做事太过小心,使得我们更愿称他“小心先生”。他的小心是有名的,比如和他一起过马路,
-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杨沫,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的影子。她写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原型据说就是
- 福州话叫芋头为“芋(wó)”,音近普通话的“我(wǒ)”。相传在旧社会,福州农村妇女多不会说普通话,非说不可时就把福州话说得“拗”一点应
- 秋天的阳光像蘸了水的破布一样从天空垂了下来,偶尔有风吹过窗外的柳树,一片一片的叶子落下来,像极了我内心的忧伤。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 自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之后,人类就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文明进步的新 * ,因此,火受到人类无限的景仰和崇拜。无论红白喜事,火都
- 周六晚上,我和老婆在客厅看电视剧。电视剧播放完了,我就拿起遥控器换台,看看其他频道有没有好看的节目。当我换到体育频道时正在直播足球比赛。这下
- 老爸是40后,在家排行老大,吃苦耐劳。最近他迷上电视里的《中国好声音》,一到播出时间,马上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前,是个铁杆粉丝。
- 稀松平常的日子里,常会意外邂逅一些做好事不留名的朋友,他们点亮了城市文明的风景线。譬如,前不久,电视台报道的一则新闻——天下着大
- 一曲乡间歌谣,从六月底部爬上山头,瞬间唤醒了七月的飞鸟。乡村的七月,阳光最是奢华,草木繁盛,田野墨绿。阳光下,沿着山梁温柔的曲线望去
- 金秋时节,我邀二位老同志去山东曲阜旅游。曲阜位于山东省的南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诞生在这里。
- 踏着青幽的石板,倾听岁月的述说;沐浴淅沥的小雨,感触古镇的沧桑。它是一首饱含南武夷神韵的歌曲,它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三号楼前的窨井发出了滋滋的跑水声。八成是阀门出了问题,夜里,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王胖子想。第二天一大早,他掀开窨井盖往下看,果然,
- 家是心的方向,是幸福的港湾,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因为家有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温暖。从刚刚记事时,就常
- 我记忆中的赵家欣先生并不老,带着黑边眼镜,言谈轻声细语,举止温文尔雅,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那时福州刚解放,他们一家就住在我家的楼
- 月食之夜,天空无云,偶有极淡薄的云飘过,这是观赏的绝佳时机。网络和传统的各大媒体早就提前造势,预报了天气状况,邀约一同赏月。做晚饭时
- 到新疆,当地朋友都会自豪地讲起胡杨树,讲起那些与胡杨树有关的传说,撩拨你去追寻“胡杨梦”。在新疆,无论是在水草肥美的孔雀河边,还是在飞沙
- 书评文字,能够写得袖底生香、典雅韵致、华彩纷呈的,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赶得上杨小洲了。读他的书,如秋行山阴,拾得的永远是饱满和灿烂。中华书局
- 吃过客家地区盛行的酒糟煨笋片,吃过大田的酒糟兔,吃过古田的酒糟爆螺,总感觉酒糟这东西呀,就是绝佳的煮菜佐料。可是查阅清代袁枚的美食著
- 接连3周,福州日报“童心hua世界”夏令营活动为同学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上周五,同学们再次受邀走进南江滨,领略江滨的开阔靓景。我作为
- 走不动的父亲,越走越远,远得只剩下骨子里隐隐的痛喜欢故事的父亲,一头扎进了故事怎么喊都不肯回头像父亲一样,我也会跟儿子说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