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福州人讲普通话
作者:林一鸣 来源:福州日报 2014-12-27 15:22:33(字数:900字)
在我们身边,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居民小区里,两个中年妇女用普通话热烈地聊着家长里短;某医院门诊室内,医生用福州话向患者询问病情,这位患者像被蜜蜂蜇了一下,赶紧用普通话回答……有次我在公交车站等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操着满口福州腔的普通话向我问路,我用福州话回答,老人竟像受到了污辱,扭头便走。
讲普通话,是一件很好的事,然而,福州人却把这件好事推向了极端。很多福州人只讲普通话,不讲福州话,而以学生为主的一代年轻人,更是只讲普通话,不会讲福州话,不会听福州话。
在国内的其他城市中,也有此种现象吗?我不是很了解。但前几年报载,某单位业务员来福州出差,深有感慨地向报社写信说,福州太好了,到处都讲普通话,乘车、购物非常方便,他对福州的这种现象大加赞扬。业务员是在全国各地跑的,这位兄弟肯定是心中有所比较才会这么说,可见福州的这种现象更突出。
问题很严重,发源于上古时代、有着三千年历史的福州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毁灭。如果照此发展,再过几十年,至多一百年,福州话就将寿终正寝,在世界上消失了。
翻开现代汉语大词典、成语大辞典,里面丰富的词汇、成语、俗语来自哪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福州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它们有的言简意赅,有的映景状物简洁明快、惟妙惟肖,有的包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们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璀璨瑰宝的组成部分。祖先把稀世珍宝留给我们,我们应该珍惜、享用、发扬光大并传之后人,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这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的问题。
可现实是,尽管媒体大肆宣传,尽管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了多个福州话节目,仍然有很多福州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以讲普通话为荣,以讲福州话为“耻”。
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原因在哪?追根溯源,在家长。家长的观念没有转变,让孩子从娘胎起,就只听普通话,只说普通话,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心里就构筑了屏蔽福州话的无形之网,一代又一代不会讲福州话、不会听福州话,只会讲普通话的新福州人就这样诞生了。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汇集、融合、升华的硕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中华文化、善待福州话。希望家长们重视这一点,让孩子能更多地接触福州话、学习福州话,把福州的特色传承下去。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还不到6月,丝瓜的黄花就星星点点开满了墙头,藤蔓弯弯曲曲,婷婷袅袅,毛茸茸的。花朵不大,很温顺地藏在绿叶之中。而丝瓜就渐渐地在绿叶与花朵
- 《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对女儿公孙绿萼说:“上去之后,你须得牢牢盯住他(指杨过),寸步不离。丈夫,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知道
- 提起民国女神林徽因,总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世间怎会有那样的女子:出身显赫高贵、容貌俏丽出众已经让人艳羡不已,却偏偏还才情横溢聪慧绝伦。
- 画坛奇人丁立人陈红松 12月20日,“丁家画展故乡行”———丁立人先生祖孙三代绘画作品展在台州书画院开幕。丁立
- 熟视无睹,习焉不察。并不仅仅是限于对人,或对事;对草木虫鱼,似乎亦是如此。尽管早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就说过“多识于草木
- 这些天真冷啊!它让我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 昨天,天气预报说:“罗源最低温度零下一度。”我一听,心里直发毛:这么冷,会下雪吗?明天得多
- 熬了七年,终于要搬出这个小蜗居了,我对老妈嚷嚷着:“咱换了新家,这些古董家当就得该换的换,该扔的扔。”今天,趁着老妈不在家,我抓紧时间在
- 家乡的南面有座山,它的秋色最惹人爱。 山坡下,是一片片菜园。看,墨绿色的韭菜挨挨挤挤的,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毯;那一条一条可爱的绿丝瓜
- 快递业在小县城快速发展起来之后,我开始热衷于在网上下订单,直接将东西寄回老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两位老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都被我网购
- 近日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新作《中国人的淡定从何而来》。梁晓声是我喜欢和敬重的作家,他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
- 清代蒙古族文学家哈斯宝在文章中写道:“要特说一句,后日锦绣肺腑的贤哲之士读此《红楼梦》,案头必备高香清茶才应开读。点高香,是为报答作者写出这
- 黑老犄是我家养过的一头牛。 那年春天,爷爷从集市上赶回来一头小牛犊,全身黑黑的皮毛,摸上去像缎子一样光滑,邻居们见了都禁不住夸赞道:“长
- 每年三月,我就会想起雷锋的名字。每回想起雷锋的名字,我就会想起我和伙伴们上小学时学雷锋的往事。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农村还没有实行土地联产承
- 我祖父陈明匡,字锡良,清末举人,曾任平潭、仙游、永春知事。我们家可谓是诗礼传家,在我能记事时,祖父就不问世事回老家长乐居住。我从小体弱多
- 我的丈夫识字极少。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斗大的字不识一升”,这样来形容我丈夫似乎有些贬损的味道,其实不然,因为丈夫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在
- 外孙迈克5岁多了,随着他的成长,我对美国儿童的课外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记得10多年前,在洛杉矶的文珍表姐回中国时,就说过,美国是孩子们的乐园
- 又到一年高考时,看到周围考生一副焦虑的表情,真让人替他们捏把汗。去年侄女高考时来我这儿住,因为我家离学校近,我也有时间照顾她的一日三餐。
- 秋天的阳光像蘸了水的破布一样从天空垂了下来,偶尔有风吹过窗外的柳树,一片一片的叶子落下来,像极了我内心的忧伤。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 好不容易熬到儿子高考结束,我在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让人窒息的日子结束了,生活终于可以回到平静的状态了。但让我没料到的是,我们家
- 村子里的李强,在去外地打工的途中,看到有人失足落水,便奋不顾身地下水营救。当时正是三九严冬,下水后他才知道营救的困难。虽然他水性极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