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作者:孙君飞 来源:福州日报 2013-12-16 13:13:16(字数:900字)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是个极要强的人,从来不受“嗟来之食”。她和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穷得揭不开锅,而我的爷爷是个司机,常有余粮,母亲却从来不接受爷爷奶奶带有傲慢和偏见的接济,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相信她能够自食其力,尊重她艰难但清白的选择。她认为再多的物质都比不上人的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宝贵。
常常有乞丐前来乞讨,即使自己的粮袋也快见底了,母亲也绝不会让乞丐两手空空,失望而去。她说这也是对乞讨者的尊重——我后来看过一篇文章,一位乞丐向作者乞讨,可是作者什么也拿不出,只好握了握手,羞愧地向乞丐道歉,乞丐则感动地说,作者已经给他东西了,而且很满很贵重。我知道母亲也会这样做的,她甚至会在秋天特意给柿树留一些柿子。她不允许我们偷吃这几个柿子,母亲解释说,柿树忙碌了一年,不能把它的果实摘光,一来这是对柿树辛苦劳动的尊重,二来也可以让冬天饥饿的小鸟取食,不至于在饥寒交迫中死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感到母亲对人对外物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她渴望被人尊重,所以学会了首先尊重别人和其他生命。我记得正是为了这一点尊严、一点尊重,我的母亲常常是寸土必争,毫不妥协,至今还没有学会委曲求全。有一次,家里有人怀疑她贪占偷用了爷爷奶奶的一壶油,她就拉过自己的儿子去发誓和作证,还步行了几十里路请亲戚过来评理。她争吵,也哭泣,就是要让人明白她穷得是有骨气的,这辈子全靠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将三个孩子养活大,还供他们读书上学,她是物质上的困难户,但绝不是人格上的矮子。争到后来,果然是家人误会了母亲,最艰难的时期都能挺过来,母亲只想活得更加清白,更有尊严。
在争“一口气”上,我深受母亲的影响,慢慢成为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母亲没有给过我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她给了我一些特别的骨头,或者说对一些特别事物的梦想。也许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应有和足够的尊严,但是我依然会像母亲那样,只要让我感觉到一点尊重,我就会有信心有希望活下去,活得善良、坚强和美好。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我极少陪家人上街买东西,原因很简单:我讨厌商店里的嘈杂。至于陪家人上街闲逛,倒有两次失败的经历。这两次都是在假日里:一家人从家里出来时欢欢喜
-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泰山社区锦标园小区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多少年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生病婆婆,她用执着与坚
- 我用了40年的等待,终于踏上了孩提时便向往的山峰村。 从小,我便对那座山充满了向往之情。每当夜幕降临时,小村东面的那座直插
- 大学毕业后,很少有时间回趟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连写封信都不知道往哪寄,我时常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让她勿挂念。经过几年努力
- 单位设备部变电所的电工小吴,人长得蛮帅,也很善良,人缘又好。介绍对象的挺多,隔三差五就会去相亲,但成功率至今为零,都已二十七八了,仍然唱着单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瞿秋白先生的一副对联,表达了鲁迅结识瞿秋白这样的思想家、作家、革命领导人的兴奋、满足的心情
- 刘若英嫁人了,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微微有些怅然若失。曾经有那么几年,我疯狂地迷恋她,听她的音乐,读她的文章,看她的电影,觉得她温柔、知性,
- 这些年来,村上春树的大名一直在耳边回响着,对于他的文字,一直存有一种敬畏感。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村上新出的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一
- 清晨,窗外突然响起噼噼啪啪的雨声,好惊喜!这是自去冬今春以来,我在京城见到的第一场雨。繁华的京城,顿时沉浸在烟雨濛濛的景象之中……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一首民歌,曲调优美、委婉动听,听着小曲,仿佛闻到花香,观到花影。论花,茉莉花算不上花
- 在新加坡居住一段时间,感慨良多,这里敬重老人蔚然成风,连“老龄”、“老年”都由“乐龄”这个词替代。“乐龄之乡”即老人俱乐部,“乐龄热
- 在连江县的透堡镇,有个名叫馆读的村庄。听这名字,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这村庄还真的有它不凡的来历呢。南宋庆元四年(公元
- 同我谈了两年恋爱的女友,突然提出和我分手,那是出自一场误会。等我冷静下来想找机会解释时,女友已成了别人
- 上海历来是中国文学重镇,鲁迅、巴金、张爱玲等文化名人都曾长居上海,形成持续的文学影响力。这中间,张爱玲的上海是喧闹和华丽做成的,她天生就知道
- 我和老公刚结婚的时候,争吵不断。两个人的性格矛盾凸显出来,像两只刺猬,顶着满身的刺伤害对方,也伤害自己。有一次吵架后,我特别灰心,觉得日子就
- 小时候,我和青青是好朋友,我俩终日形影不离,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倒不觉得这份友谊有多珍贵。直到青青家搬到城里,我方感觉缺少了青青的童年,日子是
- 愚人节似乎不仅仅属于那些喜欢搞怪和整蛊的人,它还属于那些爱脸红、易羞涩的“等爱一族”。即使某些情节俗套到在小说里已经被重复上演了许多遍,但到
- 春天的树,我愿亲切唤作“春树”,简洁雅致,诗意盎然。眼观之、口念之,如娴淑端庄的女子,如智慧儒雅的男子,令人心生仰慕;如活力乖张的孩童,如静
- 2月7日那天,有同事告诉我,郊外梅花开了。我提了相机跑去,却只见一树花苞。过了5天,在大石溪古道旁,看见一棵白梅,花已盛极。闽北乡间多梅
-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那样一种潮湿的鲜绿的小小植物,在屋顶上、瓦堆里、砖缝中卑微地活着,沾着厚重的泥土气息,一簇簇开成她们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