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留一把伞
作者:周海亮 来源:福州日报 2012-03-12 19:41:40(字数:600字)
将通暖气的最后几天里,供暖公司的大厅窗口,总是挤满了前来办手续的人。是一个下午,天阴沉着,又起了风,黄昏时下起了雨。初冬的雨,不大,却凉,满街飞着,冰的模样和寒冷。
工作人员拿出一些雨伞,整齐地排到门口。有人办完手续,到门口,看下了雨,又看到伞,感激地笑笑,随手抓起一把,撑开花,走进雨里就不见了。
那一对母女,终于办完所有手续。两个人走到门口,才发现下雨了。
女儿指指立在门边的那把伞,她说我们可以打这把伞回家。
那是最后一把伞,淡蓝色的伞面,有着优美弧线的伞柄——雨伞就像一位等待召唤的士兵。
女人看看雨伞,又看看女儿。她说不行。这是最后一把伞,我们得把这把伞留给别人。
为什么呢?女儿不解地问,把伞放在这里,不就是给我们提供方便吗?
正因为是给我们提供方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把伞留下。女人说,你可以想想,当大厅里最后一个人看到下了雨,又看到立在墙角的雨伞,会是怎样高兴的表情?而当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雨伞,又会是怎样的失望。
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女儿问,我们不过正好幸运地拿到了最后一把伞……
假如你把正好拿到这把伞当成幸运的话,那么明天,这幸运可能就换成了别人。女人说,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公园的长椅上只剩下一个位置,餐馆的洗手间里只剩下一张擦手纸,公交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假如每个人都替后面的人想一想,那么公园的长椅就会永远有座位,洗手间里的擦手纸就会永远用不完……你想想,这个世界,是不是更美好、更有人情味?
永远给别人留一把伞,在现在,或许是一种品质;在以后,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标签:暖气,女儿,雨伞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那是一年清明节,我照例要去给外婆“烧纸”,外婆离我而去有18个年头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去她的墓地看看她,外婆葬在市郊的北山,我需要乘车
- 我已经读过刘墉的《因为年轻,所以流浪》、《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等书。我觉得刘墉的作品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把生活中
- 我猛一睁眼,身边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花儿便从故事里冒了出来。我狠狠地睡了一觉,从太阳初升到太阳西斜
- 金钱是买不来快乐的,但有时候金钱能换来一份快乐——这不是金钱的庸俗观念,而是一颗善良之心的价值。前几天在街头,我和儿子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 踏着青幽的石板,倾听岁月的述说;沐浴淅沥的小雨,感触古镇的沧桑。它是一首饱含南武夷神韵的歌曲,它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蝉声中的南国六月,栀子花又开了,我和孩子们带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依依作别,然后如回归大海的鱼儿,尽情享受着天上的雨露,阳光的温存,没有了尘
-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入仕”,十年寒窗,无非等着一朝“金榜题名”。陈缜(生卒年失详),字师文,一字德容,南宋时罗源县洋尾村人。其
- 何谓写意?即无精工细描,只泼墨点彩。不重形似,只求神韵,显其风骨也。●燕城这里,树木参天,花草葳蕤;这里,绿水常流,空气清新
- 狮子峰位于沙县三姑村,海拔高度1008米。这样算来,并不算太高。但是,当你站在三姑村,就会看到巨型的狮子!会被狮子高扬的头颅的气势所
- 大学毕业二十年。我想见他们,但有些不敢。他们是一群恐怖的存在。他们让时间发出刺耳的轰鸣。本来塞住耳朵就行,但是他们到了你
- 2月7日那天,有同事告诉我,郊外梅花开了。我提了相机跑去,却只见一树花苞。过了5天,在大石溪古道旁,看见一棵白梅,花已盛极。闽北乡间多梅
- 上午,在2006年第一期《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心细如发》的文章。文中,比尔·盖次的心思细腻真让我大开眼界。比尔·盖次邀请
- 在每天上演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中,那些令人头疼不已的孩子常常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收获幸福,它们就像洒落在地的玻璃碎片,简单而细小,晶莹而纯净。
- “妥协”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要放在过去那处处宣扬“人定胜天”的年代,肯定是贬义词,但在今日,人到中年后,越来越发觉妥协并非像传说的
- 《卖油翁》在选入教材时,被删去了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卖油翁、庖丁、轮扁,这三个人算得上是我国古代社会著名手艺人了,
- ★福州第二十二中学姜华英(老师) 这一堂课,学的是老舍的《我的母亲》。上课前,我要求他们讲讲十几年来,母亲最让他们感动或难忘的事。
- 贾大方要回来的消息一经公布,钓友群里立马人心激动、人声鼎沸,询问声、报名声、叫好声、感谢声不绝于耳。发布这个消息的人是钓友群的群主。
- 初到香港,即为其狭窄却宽敞的街道(公交发达,私家车少,没有乱停车),人多却干净的地铁,没有警察、协管站岗却自觉等待红灯的人群,以及无处不在的
- 送灯是连江乡间大年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因此,正月十一夜,乡下人多了个上灯夜,十三夜,又是一个点灯夜。可以说,这两个节点都是为十五闹元宵做
- 下乡时正是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菜花黄,一波波碧绿的麦浪自田间舒卷开来,饱吸着乡间清新的空气,观赏这迷人的春景,让人心旷神怡。不经意间,忽然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