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与求乐
作者:不详 (字数:1300字)
某日,听电台广播说,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一语:“找乐去哟!”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句“找乐去”,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用脚把雪踏得结实、滑溜,然后站在一边,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笑得让有些骑车的心里发毛,稍不留意,车下一滑,摔个“狗吃屎”,那帮哥们便大笑不止。
此为何乐也?纯属无聊之举。它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态。此种害人之乐万万“求”不得,“求”之必遭白眼、斥骂。
我也熟悉另外一些年轻朋友。他们是求上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某日,我跟一位同学闲谈起马拉多纳,一位朋友忽然插嘴问道:“马拉多纳何许人也?”此番问话引得我与同学吃惊不小,大笑不已。据我所知,这位朋友整日埋头于课本,电视与“闲书”是极少看的。我问他:“你就没有枯燥的时候?”朋友答曰:“我非圣人,枯燥之时免不了,但我得顾及今后的高考、深造呀!”
我默然,在家长及老师眼里,他可算是“求上”的典型,是个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好青年。可我觉得,他如苦行僧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完全锁在书本里,并非高明之举。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不能只把自己圈在课本里。他们应该跳出这个小圈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富有乐趣!
在很多人眼里,“求乐”与“求上”是完全对立的,“求乐”者决不可能“求上”,“求上”者决不会“求乐”。我以为:此言差矣!现在,时兴寓教于乐。求乐,须看求的是什么乐。诸如上文所述之求乐,是一幕坑人的闹剧。此种“乐”必遭众人唾骂,是不健康、不文明之乐。而课余打打球,弹弹吉他,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此为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这种“求乐”与“求上”有何矛盾?求得此种高雅文明之乐,调剂了精神,陶冶了性情,对“求上”大有帮助,求此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求上,也须看怎么个“求法”。我以为,所谓“上”,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这样看来,“求上”的意义就广泛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活动活动,乐一乐,也许收获会更大。说不定由于全面“求上”,你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佩,从中你也将更感到世界之多彩,生活之乐趣。
可见,“求乐”与“求上”并非完全矛盾,须看“求”的是什么,才能下定断。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掐指一算,离家已约一年,来到石大已约一年…… 说实话,我打心眼里喜欢我所生活的江南
- “从60年前一个人的父亲不能在餐厅就餐,到现在他的儿子站在你们面前进行宣誓。这说明,社会在进步,在发
- 暖风吹遍大地,吹绿了草儿,吹开了花儿,也吹起了人们心中的思念,此刻,也许只有我还是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默默地
- 在人生这部雄浑的交响乐中,失败常常被谱作第一章。如果想躲开失败,那只会离成功更远。 胸怀大志者视失败为财富,他
- 今天考试的作文是这样一则材料: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鸡和猴子放在一个栅栏后,在栅栏外放一堆食物,猴子很快就绕
- 因几句口角,陕西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3位花季少年便对女乞丐李文兰施以长时间的暴打凌辱;而当受害者拖着受伤的身体寻
- 离中考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如何在短短的日子里发挥出最佳潜能,是考生们很关心的事,笔者建议大家做好下面的几点,一定会
- 命运总很平等的。它抽掉了我们周遭的熟悉面孔,总会以最快的方式安排一些陌生而鲜活的生命与我们相遇。但它却不曾想过,
- 竞争在手,情感在心,当冰冷的手捂住炽热的心,又会演绎出怎样精彩的幕剧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竞争原则。有的人追求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因此,我认
- 其实,我在潜意识里就一直认为;曹操是不可逾越的曹操,是我们中国人的辉煌,而且,我一直很痛恨罗贯中,曹操,明明是一
- 不说四季美,不讲民俗情,暂且满抒情,这时这地,让我就事论事,说说生活男生女生一些事,莫怪哉! “2
- 我又站在园中的那棵葡萄树下,抬眼望着熟悉的树干,不禁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轻轻地抚摩着苍老的树干,望着盘曲嶙峋的树
- 不要妥协!不要妥协! 在夜晚混沌的梦魇里,在独处一隅的沉寂中,在汹涌喧嚣的物质世界里,在殚精竭虑的学习生活中,
- 站在竞逐高考的舞台上,面对着台下亲朋好友真诚的眼神,我的心跳加速,我的思絮飞扬。 站在这青春的舞台上,我不后悔
- 人的一生——心碎的时间和伤害的深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其中最难的是如何从中学习和认识,而不
- 去年的过去的流逝的追忆的,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悲伤的感悟的,在脑海中静静回荡,徘徊追忆,快乐与悲伤,感悟,真挚与体
- 昨天晚上莫名其妙地难以入睡,一直折腾到现在——1点半。 于是我就很生气,我闭着眼睛想,
- 曾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两个乡下人一起外出打工,一个去北京,一个去上海,可是在候车厅等车的时候,又都改变了主意。因
- 字典里,“偶像”即为崇拜的对象。偶像,偶像,偶即为我,我像?根据心理学的看法,&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