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与风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我爱放风筝,但不希望给人看见,看见了就如同梦裸给别人看了。
“一根细细的线,牵引着我的梦想”那是我一首诗里的句子,简单但却真实。刚开始学放风筝时,是坐在地上等着风吹过,风把风筝卷起,我只是一个拉线的人,而别人说我懂得把握时机。正当窃笑之际,一转身,飞得好高的风筝重重地栽了下来,上得快,跌得重,是风在作祟。
后来学会慢慢地倒退,手臂一上一下地拉线,和着点微风让风筝平稳的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慢慢发现我要的不止是这个高度,于是开始加线,1500米、2000米、2500米……风筝从大变小,最后变成一个点,而手被线勒出道道红条,那是“高”的代价,然后又开始担心它会断线吗?
渐渐知道那是很空的东西,那么高有意思吗?于是我开始在没有风的时候小跑,让风筝真正地从手中飞起来,线也只用200米左右,找块石头压着线盘,自己静静倾听天空里的大蝴蝶和云朵的呢喃,想着天后面的另一个世界。
最终我选择在春天放风筝,在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穿上一件单薄的衬衫,在绿荫下任风灌满衣袖,鼓鼓囊囊。全靠自己的双脚跑出一阵风,带着我的梦,飞,飞,飞……奔跑的汗液中,酝酿着真实的自己。
后来的后来,我不再去放风筝了,只是当我在那些稚气的脸上看到我似曾相似表情,我会想,有一天他们又会站到我的位置上,看着另一些被我称做的“他们”。
其实这只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渐渐明白那些天外来风不足以承载起心的重量,风筝只是从我的视线里暂时消失了,被我把它藏到了心里。我怕梦因为待在心里的时间太长,翅膀退化,无力再飞,亦被或虚荣或浮华的东西压得透不过气来,成了姥姥的木头箱底的嫁妆,美丽而无力。
茫然之际,看见一个霜扑两鬓的老人拉着一根短短的线在天空中细数青春的纹路,大脑拼命地捡起那些梦的断壁残痕,凭着记忆想恢复一张时光的地图。老人突然抬起头来,轻轻地问我;“小姑娘,你是来放风筝的吗?”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现已高中了,初中的精彩生活仍历历在目。由初一时的幼稚经初二时还带着孩子气,到初三时已知道珍惜时间,现在已懂得人间
- 这几天雨水很多,时断时续,时大时小,小雨细如丝,如纤纤少女拨动素琴轻弹而出的小曲,小家碧玉。大雨来得猛烈。就像擂
-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老是记着给孩子过生日,而做子女的却记不器父母的生日呢? 我曾刻意记过父母的生日。老师问谁知
- 今天,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坐车回来。 我本来就晕车,两个小时的车程对于我来说,简直象地狱一样难熬。最后一班车,我有
- 我有一个长方形的铁皮喷塑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除了图案,汉字,英文以外,其余都是浅蓝色的,美
- 娜娜离开的那个早晨,我接到了电话,飞奔到她家,她家里到处都是用纸扎成的白花。我默默的来到她身边,看见她正在躺在白
- 童年的趣事宛如天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我愿意摘取最亮的一颗与你分享—— 那
-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抛弃华美的辞藻去寻求失落的真实。当人们浸泡在小四忧伤的血液里时,我开始有一种冲动,想写下自己的
- 如果学校是一排古老低矮的瓦房,如果每幢瓦房上都有一片裂缝参差沧桑古旧的屋顶,如果每个屋顶纷纷扬扬地落满了纤细寂寞
- 是庄周梦蝶之欢,还是蝶入庄梦之安?是欣喜,还是不安。又是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已经在学校中度过了将近十二个年头。虽然
- 这是在我两年里我的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内到外都都变了。从小时的天真到现在的成熟。 一年前我读六年级,但即
- 奥运,曾经在多少代人的心中燃烧过希望,曾经在多少代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 因为这个梦想,把失落交给曾经,把彷徨交
- 母亲说,我是她唯一的希望。 上个星期,学校下午没有课,我就坐车回家了。其实,昨天我已经和母亲通过电话了。从交谈
- 又到了一学期的开始。虽然我们习惯上把每年的春节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但事实上对我们来讲,9月才是梦想真正开始的时节。
- 冰心的小橘灯,照亮了她的生命,使她看到了光明。而在我稚嫩的童年里,也曾点着爷爷为我做的小橘灯尽情嬉戏。那一点点微
- 眼见高考一步一步逼近,想起去年表姐高考落榜的事,那时表姐执意要上大学,坚决不复读。 其实,有时候我会觉得现在的
- 从1岁到4岁,我一直都是独生女,总是在爸妈的怀抱中撒娇,十分开心,好像一点烦恼都没有似的。可是5岁那年,我的两弟
- 在这次寒假期间,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姐姐给我讲述了她们寝室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在她的寝室中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
- 时间踩着我的指甲盖溜去,我却似一个无知的顽童,不予理睬,可能更多的是无能为力吧。 或许,人活着是一种状态的支撑
- “哎,现在的学生!” ——又是爸爸餐桌上的一声叹息。 这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