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与行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
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 * ,消极沉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解剖:本文在围绕“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对“言”在“行”前、“行”在“言”前、既“言”又“行”、不“言”不“行”这四种类型加以分析评价,所采用的正是并列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为了救一位外来打工妹,一次停电的紧急通知,一座城市的爱心救援,百万人民的理解与支持,让生命在此刻突显它本身的意义
- 好久没有出去散步了。最近心情也不是很好,眼看夜幕将要掩盖白日的光亮,却有了一种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来,趁着夜色还不
- 似乎还流连在老人那 * 悱测故事,亘古不变的神话;似乎还沉浸在古人的笔墨古艳中,似乎还在徐志摩的《康桥》中徜徉&h
- 来南方很多年了,满大街都是功夫茶。确实铁观音或乌龙茶香气扑鼻,而且喝的过程也颇为复杂花哨,是很适合三五好友聚会的
-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题记 尚未凋谢的青春年华里,背着行囊,我们走
- 这个季节,经常下着毛毛细雨,整个城市像被一层青纱笼罩,很朦胧。正是这毛毛细雨孕育了一个个小生命,带来了生机,带来
- 秋风拂过,一叶翩然落下,树下峨冠博带的诗人闲雅地拈起枯叶,口中吟出“一叶落知天下秋”。
- 在回忆之初,他总是一个很无情的形象被印在我的心里。至今他也未曾说过他爱我,童年的岁月里他的形象似乎早已成为无情的
- 谁是第一个道出现实的人,谁是第一个说环境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的。有谁能告诉我答案。 在当今这个人人都说是是完
- 风卷找时间飞逝,流水剥蚀着岁月,而我漫步在高三…… 站在岁月剥落的风声中,聆听曾经
- 我有一双乌亮的眼睛,美丽动人,是传达情感的窗口。 我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清澈纯洁,是一面主观华丽的镜子。 我有
-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一轮红日,永不西斜,那就是普希金的文字。在他短短38载人生中,留下了800余首抒情诗和10多
- ——浸泡在爱的水域里,心涧的热血荡起爱的涟漪。 聆听青山,你会发现它正以充满爱的力量呼
- 在如今这样的社会里,如果问谁是世界上最苦的人?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说:“是我!”富人说,我
- 四周绿树成荫,碧山耸立,倒映在这清流中,风光无限。而她,却一个人凄苦地守着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她是
- 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期间,我们有过欢乐,有过失落,尝到了学习之路的坎坎坷坷,这就是因为我们并非尽善
- 清晨,你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个可爱的小精灵,探出小脑袋,望着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世界,满是害
- 每个人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
- 必须保持心灵的纯净,就像泛着涟漪的湖水;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就像头顶上蔚蓝的苍穹;必须坚定自我的信念,就像荷花逆
- 爱,是一个温暖的字眼,有爱在身边,我们感到幸福。 与爱背道而驰的是伤害。我想,很多人断然不会把爱和伤害这两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