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老师当朋友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什么!和老师做朋友,我可不敢。”我对我的朋友们说。大家都很奇怪的望着我,有的说我落伍了,现在是师生平等的年代,有的说我胆子小,总把老师看得那么可怕,还有的说我患有“自避症”,很难和老师沟通。
其实我不是“落伍”也不是“胆儿小”更不是什么“自避症”。只是我不喜欢那样,老师是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他们除了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以外,和我们的父母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我们常说“一日为师,中生为父(母)。”如果让我和“父母”像朋友一样的交往,就总觉得不大自在。
这只是其中的一点,我还发现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一种矛盾:当学生像我一样不把老师当朋友的,往往老师总当我们是朋友一样,常常和我们谈心,与我们沟通,也许是为了尽快让我们成为老师的朋友吧。而那些把老师当作朋友的同学,往往老师总当他们不是朋友,常常在他们用和朋友说话的语气和老师说话时,受到了老师的冷落,场面很尴尬,也许老师认为这样的同学有些不太稳重也就是太闹了,所以不喜欢他们。
这样看来我不把老师当朋友,其实也是间接的多与老师接触。不过以上这些全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老师与同学们的心理导致“把老师当朋友”是个错误,老师是“父母”这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而“父母“总喜欢高高在上,那么就算真的和老师成了朋友,老师也会因为这“高高在上”的性格毁掉这份友谊,我班的班长,是老师的爱将,为了更好的提拔这位可爱的班长,老师几乎让他和自己在班级的地位平等,我们很是羡慕,但当老师和他的某些意见不同,又想说服他时,他由于习惯了平时与老师的平等交往,而感到不自在,这样坚持久了,这份“师生友谊”渐渐的就由变淡到变无。如果这样的友谊给你的话你会接受吗?
老师的性格是“高高在上”,那同学的性格呢?还是那个例子,如果从班长的性格角度看,一旦和老师成为朋友,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纵容变得任性,随便,这也时“师生友谊”毁灭的原因。
我在156中学时,我的班任就和班里的学生像朋友一样,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也和老师建立了“师生友谊”可是越是这样,学生越散漫,越随便,越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来老师就彻底败给了这些“学生朋友们”别把老师当朋友,“师生友谊”只是大家的一种向往,真正实现没那么容易,它需要师生的性格真正的平等,师生的友谊才能真正的长存。
不过我觉得这种师生的友谊还是有的,我们也应向着这种师生关系努力,这样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是的,我不算孤独的,却比较习惯孤单的日子。 漫漫长夜,常常,坐在电脑前,穿梭在空旷的网络中 这时才是安静的我
- 总是不知不觉地便陷入迷茫里,真的好晕。 身边发生着越来越多的事,还要准备高考,真的好累,压力好大。我总喜欢把蔚
- 有一条小巷,叫做柳树巷。这名字取得贴切。柳叶儿般的,细细的,长长的,风一吹,下摆就稍稍拐了个弯。这一弯,弯得有些
- 古城是一杯黄土,我把它溶在酒中,细细品尝,香盈唇齿,甜入喉舌。 古人是片片枫叶,我把他放在秋天,夹在历史的扉页
- 或许吧,在我转过身的那一刹那,我的心,便离开了,只剩下一副寂寞的躯壳。 1 十六岁那年,我住校。第一次离家,
- 枫叶似乎是很美好的事物,它代表着爱。可是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枫叶其实很凄惨,它的一生经历了萌芽、翠绿
-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无数场PK,其中有许多PK都是我们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要面对的。 既然PK无法避免,那么就让
- ——读《二十五史》 忘记!忘记!忘记! 为什么要忘记? 我不想忘记,我不愿忘记,我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千年古训,岂能容你一个平凡之辈所改变。 一个人的善与恶,美与丑。
- 高考结束,校门外热闹非凡。缘何?目之所及,乃一张张书页和卷子散落一地,一堆堆书本叠于其上;耳之所及,乃讨价还价的
-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发现又有越来越多的所谓“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了。沉痛论
- 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古语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女曰:三个诸葛亮不及个臭皮匠。 理由有: (1)
- “朋友”是除了“财富”“成功”这些炫词以
- 换个角度想,方法会有很多;换个角度看,视野会很开阔;换个角度去感受,事情会不同?????? 繁华喧闹的大都市和
-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
- 沟通,消除隔膜;宽容,敞开心扉。 ——题记 这是一则广告的广告词。其实,宽容他人并不
- 因为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将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 ——题记 在我心中妈妈的背是最舒
- 人人都希望快乐。可是,快乐是什么颜色的?如鸽子的羽翅,燕子的红嘴?快乐是不是有味道的?良药苦口,还是甘酸如醴酪?
-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就深深爱上
- 嗨!大家好,我是税务台的小记者,今天我要采访几位有关人员,好在新闻上露露相! 采访对象一:税务人员 转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