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知足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常言道:“知足常乐!”但知足者未必能长乐。而且,一个人要活得精彩,就要不断地追求。所以,人,都要有一种永不知足的精神。
有人说:“人生的美丽,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彩。”这就是源于一种永不知足的精神。爱迪生,他的一生暂短,却活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一生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平均生命中的每十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的一生是灿烂的。
在美丽的音乐殿堂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而主角就是“路德维希贝多芬”。他不甘平庸,要在一片满布名人的欧洲大陆,创出自己生活的篇章,以致招来一片愤怒的指责;他不甘堕落,双耳失聪了之后,仍要以音符表达他内心的思想,从而写出《命运》这一足以振撼心灵的篇章。错乱的爱情,残酷的背叛,浑噩的社会,不公的命运,始终无法熄灭他炽热的心灵。那一股炽热源于一种永不知足的精神。
要是比别人优秀一些就知足了呢?
仲永很小的时候“指物作诗立就,起文理皆有可观者。”而“邑人奇之”,常客待仲永父亲,或花钱买仲永的题诗。仲永的父亲“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几年后,仲永“泯然众人矣。”
但是,回想鲁迅一生,23岁写成着名诗篇《自题小像》,27岁发表着名论文《摩罗诗里论》。初有成就后,仍不忘当年“弃医从文”的壮志,发奋着作,向国人“呐喊”,此外还翻译外国着名作家的作品。鲁迅成为现代文坛一巨擘。
切莫认为知足了就是追求一片恬静的生活。晋陶渊明辞官归隐,并非他已知足,而是向天下人发出抗争。他笔下的“桃花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其实,天下之大,学无止境,又何时有知足的时候呢?人生在世,虽如寄蜉蝣于天地间,但若能留名于后世,又岂能轻生?
我们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尝辄止,而应当有永恒的追求,让不知足的精神永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追日,顶着炎炎烈日,寄托着族人对他的期盼和祝愿,他饮尽了黄河与长江的水,
- 夏天,那个曾经明亮的季节,如今已经沉淀了一片灰暗。 夏天,那个曾经火热的季节,如今却已经白雪纷飞。 夏天,那
- 曾经的日子早已流逝了,无可挽回的,像那些败了的花儿,无法再盛开。曾经被我刻在年轮上的一个个名字,全部随着树干的粗
- 年年月月,日日又时时;不哓岁月川流已惊人。 每个人的生活是一条小河,涓涓不息的淌过;我们仅是一叶扁舟,无法停留
- 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面对
- 中国是文明古国,读经阅史、搬文弄墨之风源远流长,文人行径也极为世人关注。“读书破万卷”、
-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的人一定食欲好,有紧迫感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的人一定进
- 饱含着泪水的我的眼,曾经为你而流下血似的液体。只是为了你――中华我的家。 我不曾忘记的,是你孕育了华夏的五千年
- 历史的痛。 是这个让人自豪,让人忧伤的词调起我的种种情绪。 历史,中国的5000年,点点滴滴,朝代更替,兴盛
- 责任,与生俱来的行李,避免不了,也推托不掉。它本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份,对国家,对社会,对家,还是对自己。你得拥有
-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夜空之美在于星光的闪烁,大海之美在
- 书,有许多种,有诗、有散文、有小说等。但我最爱小说。 喜欢刀光剑影,所以喜欢武侠;喜欢胡思乱想,所以喜欢言情;
- 理解与知道不同,知道只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理解是人与人交流的一座桥,学会理解,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沟通的纽带;
- 虽有古人云;人无完人。但是,现如今,我们立足于这个社会,同时也等同于主宰了这个社会。社会万物不息的轮换。在这个车
- 做人是什么? 做人是坐跷跷板,平衡――不平衡――平衡――又不平衡。 做人是滚动着的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想停也
- 流水匆匆,花开花落。踏着消逝的昨霄,世界在行进。 当一丝青绿泛起大地,当一眼新绿绽放枝头,当一声鸟鸣响彻天际,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扩,凤楼龙阁。而到今,风尘恶,兵安在?民安在?&rdqu
- 我怀念过去的你,怀念我留在单车上的十七岁,怀念曾经因你的一阵微笑而激荡起来的风,夹着悲欢和一去不再回来的昨天,浩
- 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许多人都说: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
- 蓝色的卡其布,粗犷的明缝线再加上铜制的纽扣,或许青春的毛胚只有在这里打磨才会成熟,正如毛毛虫要成为蝴蝶必然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