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之境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说起逍遥,就使我不禁想起了庄周的《逍遥游》。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寄托于逍遥,而历来凡是醉心于庄子思想的哲人,学者,文豪,无不醉心于《逍遥游》。
二千三百余年以前,在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叫蒙县的地方,诞生了一位旷世的天才。他想象丰富,无所不至;他口才犀利,冷嘲热讽,骂尽天下英雄,却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心服口服;他思想尖锐,能言人之所欲言,也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他就是庄子。他就是道家第二座高峰。他就是金圣叹所批的六才子书的第一本-《南华经》的作者。
庄子很穷。然而穷,正是庄子的本色,也是庄子功夫的起点。因为一般人由于穷,便为金钱所诱,失去了人格。然而庄子却不然,他虽然很穷,对金钱却看得十分淡泊。
某次宋国的一位曹商,奉宋王之命出使秦国。回来的时候,带着一百多乘车子。便向庄子吹牛说:“叫我住在穷巷矮房下,黄脸瘪颈,织着草鞋过活,我是没有这样刻苦的本领啊!而我的本领,就是能瞬间拥有一百乘车子。”庄子带着讥讽的口气说:“我听说秦王有次生病,下诏求医。凡能替他开破脓疮的,赏一乘车;替他舔痔的,赏五乘车;做得越卑鄙无耻的,得车越多。你大概也替秦王医过痔吧!不然怎么得了这么多车呢?好了,你快去吧!”这段讽刺是多么得泼辣,尖刻,更可看出庄子对于那些一“无耻”所换来的荣誉富贵的深恶痛绝。
他曾遇到过妻子的死。他的朋友惠施来吊丧,看见庄子非但不悲哀,反而直着双脚,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可见庄子并非不爱他的妻子,他的先哭而后不哭,是他对死的悟解;而他之所以唱歌,乃是为了抒发对妻子的深情。最后他又遭遇到自己的死亡。在他临终时,几位亲近的弟子商量如何好好得安葬老师。庄子便说:“我把天当棺材,日月当连壁,星辰当珠玑,万物当葬品,一切都具全了,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弃在露天,送给乌鸦老鹰吃;埋在地下,送给蝼蛄蚂蚁吃,还不是一样?何必厚此薄彼,夺掉这边的粮食,送给那一边呢?”
庄子的故事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庄子之所以能逍遥,是由于他超脱了名利与死亡;而庄子之所以能超脱名利与死亡,乃是由于他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功夫。庄子虽然是一个隐士,却有救世的热情;虽然玩世不恭,却有严肃的道德使命;虽然鼓吹貌似浪漫的逍遥,却有极为深厚的学问与功夫。
名利是人类失去自由的脚镣与手铐。而死亡,却使人类的一切化为乌有,注定了命运的悲剧。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挣脱名利的束缚,跳出死亡的陷井,还能有什么烦恼可言。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就是逍遥之境吗?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远方飘来故乡的云,仿佛有个声音在深情呼唤:归来吧,归来哟!远方的游子…&hellip
- 传说在远古时期,地球上是没有智能生物的。它空有茂密的森林,却没有生物能把这资源利用;它空有浩瀚的大海,却没有东西
- 我的耳塞开着,眼泪流着。 我想我很傻,总是用文字来欺骗自己那些过去了的故事还存在,其实当我还不曾来得及回望它们
- 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舞踏的人,演绎最美的人性是我们的目标。 人性在于乐观旷达 天台国清寺里
- 收获总是带着特有的喜悦气息,透着成熟的光芒出现在我们面前。 收获喜悦,收获成功,收获经验…&he
- 路旁多了一道风景:一颗青涩的果子挂在枝头上。它是这棵树唯一的一颗果子。 一天天过去了,金秋来了,它披上了艳红的
-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城,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
- “缺乏自信力的人,谈不上竞争意识!缺乏崇高目标的人,也难以坚持卓越的竞争状态。” 竞争
- 一说到继承人,人们就会想到是继承财产什么的。可是,现在我可以让人们再想到一个意思,就是:继承某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 生活总不像词中,不像诗中,不像文章中,可以完美地修饰。生活总归需要涂点,抹点颜色上去这种修饰是完全必要的,但若一
- 人生如品茶,或一饮见底,豪气冲天;或细细品味,悠然自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茶经。 爷爷爱茶,父亲嗜茶。我非品茶好
- 流淌的音符 交织在耳边 渺远的寂静 是那么远,那么静…… 误解和透恨 伤心
-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
- 感谢上帝没有让我那宽容之心有所硬化,让我拥有了它,生活在和睦、充实的环境里。——题记
- 任沧海汹涌,卷尽平生波涛,缬一缕坦然,静默而视,或圆或缺,也总不过人生。长啸踏破,一生烟霞,风雨淋湿,但求如心。
- 你说友谊是否真得会天长地久啊,你认为维系一段感情,其保质剂是什么啊。 现在初中毕业了,同学们都各散东西,每个人
- 世间万事皆易满足,惟有求知终生难尽。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就已经懂得了一切。凡人都有求知的欲望。而读书是满足这种欲
- 意气,一个含义丰富的词,给人们无限沉思。大多数人认为意气是 * 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dquo
- 从小就迷信表姐。虽然我和她的关系在两人明白厮打应当是桩异常丢脸的事之前,一直处于水火不融的状态。而自己当时是个粗
- 人们常常说;知足常乐,因此,很多人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知足真能长乐吗?我认为,非业。在今天的社会里,不知足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