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六国论》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千年之前,一个名为苏询的文学家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气呵成六国论。千年之后的今日,我敢说:“六国都被秦国所灭,真正的原因不在于‘赂’,而主要在于‘惧’,因为惧怕自己被秦国灭了,所以韩魏楚才会赂秦,所以齐才会亲附秦国,所以燕才会派刺客招惹秦兵,所以赵王才会听信谗言。”故曰,弊在惧秦也。
当然了,我承认苏洵“非兵不利,战不善”的观点。当时虽然秦国十分强大,但其他六国的军队也不是豆腐渣。名将谋士如孙膑、乐毅、廉颇、田忌、李牧等也不少。为数不多的几次仗打得也不是输得一败涂地。如果六国抱有必胜之心,敢于联合起来与秦对抗,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唉,不是秦灭了六国,而是六国自己啊。
六国之中只有韩魏楚三国曾割地赂秦,而苏前辈仅以一句“不赂者以赂者丧”轻轻淡过,实难服众。其实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六国有三为秦所灭,其他三国必然会因为“失强援,不能独完”而灭亡。因此,齐燕赵的灭亡与“赂秦”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齐国是六国之中最应该被唾骂的。齐本身也是一个泱泱大国,齐王却害怕同样强大的秦国,害怕有朝一日遭到亡国之灾,于是心安理得地弯着腰给秦当起了鹰犬。为了苟且偷生,齐对秦点头哈腰,做秦的“友国”,孰不知,此举破坏了六国团结,在韩魏楚燕赵亡之后,齐也被所谓的“盟友”吞并。赵王起初敢于与秦交战,“二败而三胜”、“李牧连却之”让秦不敢轻易大举进攻赵。
不冷静的无畏只能称做匹夫之勇。还是一个“惧”,让赵王贪生怕死怕得整天惶惶恐恐,没有详细调查便轻易中了反间计,错杀李牧,导致国破身亡。燕国小力微,燕王因为“惧”,想快快除了后患,没有冷静下来想一想假如刺杀失败的后果,于是,一个荆轲的失败断送了太子的美梦。至此,六国破灭。
反过来想想,假如韩魏楚不惧怕秦国的强大,就不会干出贿赂的蠢事,也就不会早早灭亡;假如齐国不惧怕本国被灭,就不会倒向秦一边,其他五国也不会孤立无援;假如燕赵能沉着冷静地敢于和秦国对抗到底,那么秦国便不会有好日子过。只有当六国消除了畏惧之心,它们才有可能走到一起,才有可能消除异心团结一致,对抗秦国。
也许,无畏的人们往往有更多的胜算啊。当年项羽破釜沉舟,可谓无畏;当年张飞桥上大喝,一人退曹可谓无畏;当年我国抗美援朝,可谓无畏;当年长征二万五千里,可谓无畏;当年……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拔河比赛中队员一声声齐声呼叫;大合唱中演员们异口同声的歌唱;抗洪抢险中士兵们忙乱中透着一股拼搏劲儿,那力量似乎要
- 人生或许早已是老掉牙的名词,不同的人,都有着对人生不同的见解。人活着,为了什么?为的只是利益?还是来人间享受一趟
- 人生――下课啦,放学啦,放假啦,毕业啦,混够啦,老啦,后悔啦,死啦。 像弹簧,有时觉得很长,有时却又很短。
- 相遇的最美,思念中已沉醉。 心中的故事,因为难以忘却而彷徨,因为迷惑而挣扎。梦想,有过破碎;真心,有过感伤。因
- 长江两岸,黄河河畔,有一个民族千年不倒,千年不衰,用他们独特民族精神战胜了外来侵掠,用他们惊人的毅力推着历史的轮
-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它使得原本只有古代高级知识分子才会研究的《三国志》大众化了。将枯燥的历史通
- 也许从上辈子开始,我便与江南结下了不解之结。我常常想像着,一个年近古稀,发丝花白的我坐在江南小楼里看戏,喝茶,听
- 可能是生在书香门第的因素,那条从小要好好学习然后努力考重点大学的路已经注定。就像古时十年寒窗考取功名一样,我不需
- 很久很久,没在网络中现身了;很久很久,不再用文字在网络中记下点滴。有点无奈,有点茫然,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该从
- 避开满世的浮华与喧嚣,在暗夜的迸发出满心的虔诚,忽儿自己在雾霭呈现出拉最原始的本色,自己所拥有的梦想也闪烁着灵光
- 一团黑色的烟冒了出来,曲卷着上升,不到一米的高度,消散了。又一团黑色的 烟冒了出来,向后冲出,越来越淡,淹没在
- 禾文子,世之耆儒也。然其籍贯生卒,不得详之。有生弱冠,好古文,常思养气为文之道。是日为文,求教于禾文子,其文如下
- 感动是一种养分,它无处不在,在不经意间,它会你巨大精神力量,让你超越自我. ----题记 人间缺少的不是美,
- 人生,其实就像是一条道路;然而,我们都将行驶在这条道路上面。这条路或长或慢,或平坦或坑洼,我们都必须从上驶过;或
- 妖艳的花也许很美,若不用心明辨,就会被它的外表迷失,被它的毒汁而伤害;甘醇的酒也许很香,若不用心明辨,就会为它的
- 茫茫宇宙,飘零万物生灵; 芸芸众生,适者才能生存。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五岁的女儿上了公
- 凄凉的月光下,越下寒心。没有满月,不知人们为什么不喜欢残缺的月亮。或许她会给人带来不圆满地感觉吧! 在路灯下来
-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么快就开学了!心里有些许不舍、有些许留恋......真的说不出什么感觉!回首这个暑假,似乎并
- 其实, 公平是有的。 但是,我还要说: ——这不公平。 当柳条儿抽芽的那个清晨,
- 步入高中,不觉然,已过了一个秋。荏苒光阴,似面前无情的风,一飘既过,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疾步穿梭于校园,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