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封建”
作者:不详 (字数:3300字)
在现代人的话语体系中,最为滥用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封建”了。
往大里说,有所谓“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反封建”之类。往小里说,有所谓“封建迷信”、“封建思想”、“你这个人太封建”之类。无怪乎美国的汉学宗师费正
JohnK.Fairbank十分感叹地说,在中国,“封建”是一个骂人的词汇,但是它的含义却很混乱。
1980年代学术界曾经兴起过一场大讨论――“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现在看来,显得很滑稽,仿佛堂吉柯德在和风车作战,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慷慨激昂地争论一个“伪命题”。
我这样说,实在是出于一种感慨,感慨于人们对“封建”的误解。
“封建”一词,出于西周。周朝建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建”。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当时一共“封建”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姬姓)诸侯,所以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扞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权力和财产再分配的方式。既然“封建”是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它必须符合显示等级差别的“礼”的规范,周天子的“封建”诸侯,有一套隆重的“策命礼”,以显示天子(周王)与诸侯的联系。在太庙举行的策命礼仪,首先由天子(周王)向诸侯授予“册封”文书,然后由主管国土和人民的大臣向诸侯“授土”、“授民”,意味着把一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封”给了诸侯,周天子通过诸侯对那些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
在诸侯国内部,还要进一步“封建”。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卿、大夫,叫做“立家”。经过层层的“封建”,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处在底层的是庶民,在庶民之上的是下级贵族“士”,“士”的上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上面是诸侯,位于金字塔顶层的就是周天子。
这就是所谓“封建”的本意。
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叫做“Feudarsystem”或“Feudalism”。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时,借用周朝的“封建”一词,把它译作“封建制度”、“封建主义”。
如果认真加以比较,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以后,很难说仍然是“封建”时代。因为已经没有了诸侯国,代之以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首长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郡守(正职)、郡尉(副职,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郡级行政区划之下,设立若干县,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县令或县长,县下面由若干乡、亭、里。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截然不同。但是,以往许多学者竟然把从秦朝到满清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叫做“封建社会”,御史就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唐朝的柳宗元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封建论》,他认为秦以前有“封建”制度并非圣人的意思,而是时势造成的;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也是时势造成的;郡县制优于封建制,后世企图恢复封建制,是逆潮流而动。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区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他认为,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项羽的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结果同姓诸侯王成为独立王国,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吴王刘濞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以后,那些王国的“封建”色彩大为削弱。第三次是西晋的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的瓦解。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不仅有封地,而且有军权,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准备“削藩”,却招来了燕王朱棣的武装叛乱。朱棣上台后也不能容忍“封建”,继续“削藩”,使得藩王不再成为一种割据势力。所以吕思勉说:“封建实至第四次而终”。这种立论,显然是从“封建”的本意出发的。
现代历史学家把秦朝至满清的二千年笼统的叫做“封建社会”,把“封建”的本意异化了。最为奇怪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钦定”的战国封建说,偏偏把“封邦建国”、“封建亲戚”的周朝说成是“奴隶社会”,而把已经废除“封建”建立“郡县”的秦朝以后漫长时期说成是“封建社会”。看来,此说是沿用了欧洲的Feudalism概念,却把这个概念的内涵抛弃了,似乎是在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好在现在历史学界已经对此提出了异议。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朝以后不叫“封建”时代,那么叫什么呢?历史学界正在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这一时期叫做“中古”时期。黄仁宇则把这一时期叫做帝国时期,秦汉为第一帝国时期,唐宋为第二帝国时期,明清为第三帝国时期。也有人把这一时期叫做“传统社会”。尽管这些叫法可能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够为所有的人们接受,但是总比把秦以前的“封建”与秦以后的所谓“封建”混为一谈,要好得多。最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有人发表了长篇论文来辨析“封建主义”,印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来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封建主义”的种种误解,确实值得学术界认真反思。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人们日常话语中的“封建迷信”、“你这个人太封建”之类说法,就显得滑稽可笑了。难道大家都很迷信“封邦建国”吗?难道大家都喜欢“封建亲戚”吗?在下真的希望今后的文章、言论中,不要再滥用“封建”这个词汇。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夕阳西下,明白自己已经度过二十个春夏秋冬。不舍的情怀,难忘的记忆,还有属于我自己二十年来的思绪。 打捞我自己,
- 一直都很喜欢一个词,流年。 但是,却从来不敢打开词典查阅它的意思,怕词典上的解释会让自己失望。于是对它的理解就
- 静谧的天宇,没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 繁忙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在自己的位置上真实的活着,这样的人生
- 在已经过去的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给“快乐”下过无数定义,也许是财富、功名,也许是清贫、
- 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于是,我便跟着父亲过起了单亲的生活。 我不能忍受没有妈妈的日子,整天大哭大闹。每到这个
- 一棵树,静静地站在那儿。 老得不成样子,很寒碜。它清贫得一丝不挂,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僵硬地伸展。 皱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司汤达这句话道出了万千成功者的资本。他:“
- 一句千古名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位万表丞相: &ldquo
- 说实在的,现在的我很容易感动,也很容易激动;很容易兴奋。也很容易失落。自信中透着自卑,坚强的外表,脆弱的内心。强
- 美味可口的巧克力,虽好吃,但也要一定的“呵护”才行。因为它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保证它硬
- 人性本善。这话,我一直笃信。每一个婴儿闯入这个世界的时候,只带着两样东西。放肆的笑与放肆的泪。那是不带任何目的的
- 南京 * ,中华民族的伤疤,那一辈人心中难以抚平的痛,大和民族的罪过,而今却整形为了正义的所在。 战火与血腥伴
- 阴冷阴冷,透彻灵魂的冰冷,眼前灰蒙蒙的,一团团浓黑的乌云压在心头透不过气来,一切希望早已离我而去了,我越渐变得郁
- 每天都重复着太阳的东升与西落,繁华街头的喧闹与寂静,城市道路的拥挤与空荡。 人们过惯了这种反复式的生活,基于快
- 是碧水青山之侧的庄园,是酒馔十千的珍馐佳肴,是金阙玉扃的太液池,还是让人垂涎的弹指万金?人们辛劳、忙碌、奔走、殚
- 忘记也是另一种自由的方式,当我最后自由带来之时,我将一切遗忘,也将被遗忘,被遗忘未尝又不是一种辛福呢?所以我会努
- 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
-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可以不成长。”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喜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用来丈量一切。只是,每个人心中的尺子,长度都不相同。 ——题
- 旅途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它使世界万物的精神得以升华;灵魂得以慰戒。 不知不觉身体已陷入旅途中的奇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