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史?是文?
作者:不详 (字数:700字)
记得从前看书时,常见到这样的话语,“二十四史非史也,帝王将相之家谱也。”时,我常会感到气愤。一种中国文化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先人们千辛万苦纪录下人类进程的符号,才搭建成以座沟通古往今来的桥梁。后人也才得以抚摸文化的脊梁。而我们却对我们的历史如此不敬。那时心里很单纯,以为书上的都是真理,史书上的故事便是历史。以为读遍先人之书,便抓住了中华文明延续的精髓和纽带。
大师当语文老师问道司马迁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何在?时,我突然浑身以颤,难道这部太史公倾毕生之力,不惜巨大代价二完成的鸿篇巨着只是以个美丽的谎言?这在字里行间中活生生的人物,那些环境和动作只是为了衬托某以中心设计的?天哪,历史难道是可以拿来设计的吗?它只是为了供人消遣的小说吗?
历史需要真实。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文学家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文学可以虚构,但历史必须严谨,历史学家的笔下来不得一丝马虎,因为他是对历史负责,对那些曾经的存在而负责。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的基础工作是把历史客观真实的展现出来,而把历史通过仁义的标尺丈量后的残余。当然,绝对的客观不能作到,但是总不能把历史当小说,加上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在《鸿门宴》中项羽的可爱和刘邦的可恶又何从体现呢。难道太史公的以句“自矜功伐”便能左右项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吗?
我不怀疑《史记》的价值,我只是不喜欢把《史记》当作小说看待的语文课本的做法。语文课本是能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的,我不希望大家失去对历史的尊敬和对真实承认的勇气。
标签:浅谈,历史,议论文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楚汉相争,项羽被围垓下,最后只好拔剑自刎,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有“
- 我是一个从不服输的女孩,偏偏不信女孩就应该在史地政的王国里畅游,因此,现在的我已经坐在了理科实验班的教室里,对着
- 摘要:千年流光,万年转轮。芸芸众生都在凭借着自己的信仰与坚强,书写着不朽的篇章。渺小中的伟
- 权力者,暴虐也;能力者,圣贤之道也。 所谓能力易取权力,权力蜕变颓虐者,可谓世间之正途邪? 顿与我的无能
- 夏天,那个曾经明亮的季节,如今已经沉淀了一片灰暗。 夏天,那个曾经火热的季节,如今却已经白雪纷飞。 夏天,那
- 鱼的呼吸,用嘴,一张一合。 自己也经常用那样的方式呼吸,走在路上,用嘴,一张一合,空气通过嘴进入肺,感觉也许不
- 真喜欢这样绵绵的雨,长长地落着,忘记了晨昏,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节令。啊,尤其在这五月已过去了一半的初夏,雨像薄纱的
- 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东。一年了,他将要离开了,也许会是永远吧。我懂,人的一生都注定了要不停行走,不能永远在原地停
- 人生处处存在着意外,它带来了另外的感受。但是,这些感受往往来自于我们自己。它的源头是我们心中的欲望。 霜冷长河
- 中午闲来无事,独坐教室一隅,偶然间看到桌上那本和我一样无聊的语文书,轻轻地翻开她,猛然间,感到语文这两个字是那样
- ——写给拼搏在高三高四的朋友 大学,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回首,才发现所谓的梦想,想想就
- ——十八岁的少女有一份很美很美的朦胧的情丝,有片很小很小的自我 星空,有一份成熟的孤独
- 转眼之间,头发长了又要剪;转眼之间,离开的朋友再次相见;转眼之间,一晃又是流年……
-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广阔的自然界里常常有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的水滴,点点滴滴的落下来,最后竟把岩石滴穿。 初
- 人家说,80后的孩子是老爷,90后的孩子是老子。都是一群不得了的小祖宗。 但其实再我看来,90后的孩子们,只不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边的约会,湿地的芦苇衬着爱人飘逸的长发,水光粼粼映出爱人清澈的双眼
- 秋风一阵阵刮来,我不觉有几丝凉意,回想起刚刚那一幕…… “我不想跟你吵
- 当人们在生活中有了缺点和错误时,有人善于从自身找原因,从主观上得到教训,然后在奋发图强。而有些人喜好从客观上找一
- 人生,路漫漫。有太多的事值得我们回忆了,我们常常在回忆中感悟。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犹如洪水般汹涌而出。在同龄
- 人生有一个缺口,那时风来得方向。我们站在生命的缺口不避不闪,用信念打造一方晴空。深信,只要心中有阳光,风再大也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