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叫了一季却仍是迷茫
落落说我是一个独身主义者。那时我正在读泰戈尔,听他讲“我的存在是永远的谜,这便是人生”。我被这句话惹出满心忧伤。然后我告诉落落:“是啊,很早以前就是了,小时候就和两个要好的女同学商议长大后做单身贵族。那时候只是觉得单身的女性都好有气质,好洒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信仰却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落落说:“你确定你长大以后甚至只是一年以后还会坚持吗?”
我只能无力的笑。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有什么意义。
她忽然很感伤似的感慨,曾经有那么多的人和事总是天真的以为可以天长地久,曾经那么执着地坚持某一个信仰,可最后又怎样了呢?以前曾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说谎话,可是呢,这个社会容不得。身处红尘,难免要为红尘所染。环境的变化远不是人所能预料到的,谁也不能断言以后的世界,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曾经那些以为永远不会放弃的执着与梦想,却很无情的随着岁月的洪流消散。坚持了能怎样,不坚持又能怎样。佛语云:“一切皆为虚幻。”那么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它没有厌世
我信佛,可我不懂佛。至少我做不到那么洒脱,也摆脱不了俗世的纷扰。我渴望环境的安静,可我又清楚的知道不安静的是我的心。正如澜所说,我是夏天老树上的知了,喧闹着想要俗世的安静,却不知世界原本盛享的安静也是为我所破坏的。
很多人都说我消极厌世,我承认我对于世界,对于人生不甚乐观。可这并不代表我消极厌世。一切活着的人都不应被视作是消极厌世的。
儒道两家的区别在于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入世与出世。因而官场上多以儒家为尊,而如陶潜,苏轼之类的淡泊清净之流多爱老庄。儒家的学说实实在在,多用来齐家治国;道家的学说虚幻飘渺,老子自己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是却多被用来修身养性。
对于生活,我总是抱着入世的积极。可是对于人生,我又更喜欢出世的思想。一直很坚持着“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就像老子解释“上善若水”时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洒脱。”
佛与道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对于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事大多喜欢放弃,没有太多的欲望去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对于某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作过多的追求。于是佛家重在“随缘”,道家重在“无为”。
我深受这两家的影响,因而多被人看做消极厌世。当然,积极入世的不一定都是急功近利,利欲熏心。消极厌世的也不一定都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只是想说,我可能有些消极,但我一定不厌世。
就象知了,明明知道不过一季的时间,却仍是那么从容的凯歌而逝。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哥哥,快出来,今晚的月色好迷人呀!你不出来别后悔,别怨我不叫你。”妹妹在外面大声的吆喝
-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
- 有一次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 阳光给予花儿营养,花儿以盛开相报;人们给予大树水分,大树以阴凉相报。 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一只蝴蝶,隐含着一种凄美,在惆怅的落叶间,孤独地飞,它始终在飞,永远地守侯着那些花开花谢…&hel
-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在生活
- 大家都知道2006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一则有关乌鸦学鹰捉羊的材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乌鸦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以及
- 握剑醉舞的美人虞姬似那深秋的丹枫叶儿,落了,逝了。沙场上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将丹露挥撒乌江。楚汉之争被项王用滚烫的
- 香榭里舍大街曾经徜徉他孤独的身影;枫丹白露树林或许还有他的体温;巴黎郊外草丛的足迹依然清晰
- 我知道前面的路遥远曲折,我还是摸索着属于我自己的指路牌。 天,真的很不公平,只给了我活生生的躯体。于是人生也很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生当同怀视之。”鲁迅先生如是说。 两千年前,伯牙与子期将知己演绎
- “市场经济”、“市场化运转”,现今这个“市场&rdq
- 爸爸、妈妈可以任意呵斥我们,不容解释,不容争辫,老师摆出一副先知的面孔随时为我们“指点迷津&rdqu
- 未来,总让人充满憧憬、充满希望。而未来,也让我们年轻的容颜渐渐褪去…… &ldqu
- 我活着,因为死前我有3、5颗眼泪:第一颗为亲人的爱,第2颗为的是朋友的帮助,第3颗为的是我的残酷,0、5颗是为我
- 邻居家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才上幼儿园,每次在电梯里碰见的时候,她总用沉默的眼神看这个我这个陌生人,却喜欢看着他
-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追问过:时间是什么?于是在时间中苦思得不到答案,又被时间带走。时间在哪里,人类发明了日历,于
- 风起风又息,沙飞沙又沉,没有一丝喧嚣。 暮暮朝朝,流光在无形中逝去。没有声音,没有味道。直到荷塘风起,残香已销
-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
-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之于人类,既开放又神秘;既有美丽可亲的一面,也有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