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根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节日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节日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节日从来都是如此的清晰并且厚重。它既是清明时华夏共披的一蓑烟雨,又是中秋时炎黄共赏的一轮明月;它既是除夕夜里煮出的一锅锅和和美美,又是元宵节上点亮的一盏盏团团圆圆。节日是一个民族赖以凝聚的力量源泉。因为这些传统节日的根在中华。五千年的流水滋润着她,才使许多优良传统得以发扬与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早已与华夏民族生成一体,血肉相连。
然而近些年来,西方的节日在中国逐渐火热。以圣诞节为首的西节大军,比曾经的枪炮更容易地攻入了中国的大门。
每年接近圣诞节时,行走大街小巷,就能看到商家披红挂彩,大做文章。追求时尚的人们纷纷高价购来普通苹果视为“平安果”,购来新伐幼松视为“圣诞树”,忙于其中,不亦乐乎。更有愚人节属,专以恶作剧,骗人为乐。人们玩得乐此不疲;还有情人节玫瑰的身价更是惊人,商家赚得乐此不疲。
可是反观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日渐冷落。端午清明常常被人遗忘,中秋节往往也就是一带而过,像腊八、立春这样的节日更是变得有气无力,奄奄一息了。连最擅长煽风点火,借机赚钱的商家,面对这些传统节日,也都难提雅兴,无声无息。春节尽管还很火热,却开始变了味。对有的人,春节成了“搓麻交流节”,有的成了“送礼应酬节”,有的则成了“旅游节”。试问,在中国人常做的那种无聊购物式旅游当中度过的春节,还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了?怎么了?
传统节日是一剂黏合剂,把散落在四面八方的同宗同组的人聚合在一起;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把民族的优秀精华和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终究少不了根啊!
当然圣诞节也好,愚人节也好,在西方自然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但是它的根不在这啊!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根都属于自己的民族。这里的西方节日没有根,就像门前那无根的圣诞树,终究只能作一夜的昙花一现。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冥冥中我们步入了高中的殿堂,这里对我们来说既熟悉有陌生;既富于机遇也满是挑战,面对压力我们何从?一个信念告诉我们
- 十二岁入宫,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一直到六十七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
- 回忆 美好的回忆犹如黑暗隧道里突现的熠熠生辉的阳光,让人在疲劳之时拥有片刻惬意的清凉。悲伤的往事是大海的沧桑,
- 水,感动了鱼儿云,感动了月儿;春,感动了我。 ――题记 春,是一种感动。雨是温柔的,温柔得只有诗一般缥缈,就
- 我们一直在等待,不管我们在不在意,等待已经跟着我们生命的脚步在走。等待很美,或许我们等待的东西会在一夜梦醒后的晨
-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激励自己:我要让人生有模有样,让人生充满意义。于是,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努力着。哪怕是以无限的
- 是谁的身影,在我的柔词里轻轻荡漾;是谁的人生,如平平仄仄般曲曲折折。掬一阕柔词,如小山,如乐章,如饮水;盈一缕幽
- 麻木的中国人们,你们快点觉醒吧! 也许有人会痛斥我;“你怎么回事,在这个新世纪里谁还麻木,谁还没有
- 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的,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其实我
- 风筝,一直都只是个悲情的角色。 风筝,向往自由却被别人所主宰。命运有时候可以选择,可有的时候却只能无奈的服从。
- 停驻路口,凝望一分钟就足以让我发疯!我不敢正视前方,我怕看见那魔鬼似的大字,那红领的制服以及那红星闪烁的长鸣气笛
- 我们为什么如此无奈?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我们为什么不够强大?因为我们正在落后。落后这顶脱不掉的帽子自一百多年前的一
- 岁月是流水,恍然间便从指甲缝中流逝而去,唯倘下一季的折痕与死亡的洁白。岁月是歌,在不知不觉中,乘着黄鹂的身影向北
- 潮起潮落构成了大海的全部。每个人都是浪花中的一滴水珠,都希望处在浪涛的顶峰,在阳光下闪烁夺目的光彩。但是,有潮起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这部名作曾在千万个舞台上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
- 困难就像是一座独木桥,桥下是湍急的河水。 胆小的人,在过桥之前就害怕了。 懦弱的人,在过桥之后就害怕了。
- 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位青年在一次事故中,从寒冷刺骨的河里救起数人后,终因长时间受冻导致双腿瘫痪,轮椅上的他说:
- 在几何时,我曾经也那么的豪情壮志过,我好象又独处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回头。那时的天空带着蓝色的翅膀,洁白的云彩变幻
- 、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有那么多人互不认识,冷漠的在一起。出入的人群象寒暖流交递处的鱼一样,寂寞而无助。那儿冷清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