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遭拒后武装夺取卢沟桥,是为七七卢沟桥事变。今天,是七七事变七十一周年,我们正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硝烟散尽,日寇狰狞而去--背着武运长久的膏药旗,踏着染血的卢沟桥,狰狞而去。身后空余碧血半溪、英骨一堤、丧歌三曲。
卢沟桥的将士们用鲜血和骨肉扞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当日寇铁蹄踏遍万里河山时,什么孔儒之礼、江山之美、华夏之威尽遭 * 。黄沙狂,西风烈,残阳似血--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屈服了吗?不,没有。嫩江桥头还有马占山孤军御寇,奋勇争先;枣宜会战还有张自忠将军浴血奋战,堪为军人楷模;察哈尔还有冯、吉两将军血战多伦,驱逐日寇;大江南北的中国人民都举起镰刀锄头,保家卫国。吉鸿昌将军用鲜血写就的“国魂”二字,简单凝练地诉说着我们的尊严。
是的,尊严--那是八年迁徙换来的尊严,那是家河烽火连天换来的尊严,那是几万万人鲜血和热泪换来的尊严!
但如今,这珍贵的民族尊严安在?
是存在于那些个叽哩咕噜的英文发音里?是存在于那些 * 悱恻的日本漫画里?还是存在于几句空口无凭的“我爱中国”里?
很遗憾也很悲凉地发现,那无数先烈为之前赴后继的民族尊严早已悄然不见。
醒醒吧,中华儿女们、龙的传人们、沉睡的雄狮们,你们还记得多少关于这个民族的记忆?
你们是否还记得九月十八日夜的东北?是否还记得七月七日的北平?是否记得八月十三日的上海?是否还记得十二月十三日的南京?
当你听着索尼的随身听,穿着美津浓的衣服,开着丰田本田车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民族曾经带给我们的伤痛?
以往不谏,来者可追。我们重新找回民族尊严并非就是狭隘地仇日排日;但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找回我们失落已久的尊严。
不去问什么下辈子还做不做中国人的虚无命题,抓住眼前的时间,为祖国贡献一分光、一分热。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贴在胸膛,用行动撑起中国人的脊梁,让世界看看什么叫大国泱泱。
这就是我们的国魂,一个关于自尊和自信的定义,一个我们应有的信仰。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从来不知道被扼杀的感觉,从来不知道被扼杀的滋味,就是在曾经我的心总是爽字当头,就是在曾经我写着一脸的春风,可如今
- 冬天,似乎再怎么冷,这儿也感觉不到。急没有冰峰雪冻的惨烈状态,也不会阳光明媚,光芒照大地。总之,就在之间,难以用
- 永远美好,永远在镜花水月之中 * 着醉人的美丽……哪怕明知道这是自己心生的幻境,却也足
- 人们是怎样定义“青春”的呢?是相对于“老年”呢,还是&ldquo
- 有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反面理解,可以这样子说:“哪个皇帝老子要是越
- 无论在山上,无论在土里。无论在陆地,无论在海洋。无论在水里,无论在火里。 无论在侏罗纪,无论在共和国。无论在公
- 毕业了,好艰难的一个结局,三年就这样走到头。 大家各鸟兽散般散了,大家各自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 人生早春的朦胧,一步步从日月的交替中潮水般地退去,从生命的初始向着太阳的升起欢快的进军。真正的春天在向我们走来,
- “脸皮厚了不行,不要脸也不行”,总之一句话:人,就是爱脸,不但语言行为里透露着对脸的爱意
- 当时间的漏斗在悄无声息中走过,那过往落满尘埃的日子也只能追忆。其中有过太多的辛酸与无奈,也有过短暂的幸福和快乐。
- 《战国策》有记载:邹忌形貌昳丽,谓妻、谓妾、谓客:“我孰与徐公美?”皆说美于徐公,于是自
- 当空虚感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人类就需要智慧和知识来重新确立生活的自尊。 当杂乱无章侵蚀着现代人的生活,人们就需
- 日子像手中的细纱,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刚进入高三时的新奇和丝丝恐惧,也被繁忙的学习生活挤到
-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深海中的鱼,游弋在黑暗在中。冰凉的海水给了我冷静的头脑,于是我便有了思维。久久处于黑暗之中,我已
- 一个人的旅行,孤单又寂寞。而高田先生的,似乎更加孤单。 儿子患了癌症,与父亲的隔膜没有消除,儿子拒绝父亲的探望
-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不大清楚,所以在这里,理一理。 ——题记 (一) 人不解的东
- “妈,我想买几件衣服。”我说。 “买什么衣服,自己没穿的呀。”
- 情人的牵挂,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肝肠寸断;游子的牵挂,是“
- 我是一个喜欢文字和音乐的孩子。我称自己是孩子,因为孩子是幼稚和无邪的,是那份与世无争的纯洁。 文字,对于我来说
- 秋风肆意地吹落枯黄的树叶,小河开始变得喑哑。伴随着八月的桂花香,我们迎来了高中生活的最后战场。 昔日富于激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