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差异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
在尼斯贝特的书《思维的版图: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中有个实验很有意思。心理测验者给受试儿童看三幅图画,分别是鸡、牛、青草,让儿童将其分为两类。结果是:大部分中国儿童把牛和青草分为一类,把鸡分到另一类。而大部分美国儿童把牛和鸡归为一类,而把青草分为一类。
进而几位学者又将被测试者由小学生换成大学生,作类似的实验,让大学生们对熊猫、竹子、猴子、香蕉进行分类。结果同小学生的实验如出一辙。这一结果又充分表明,儿童时期的思维方式足以延续到成年时期。
为什么东西方思维方式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语文中国人习惯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划分事物的类别,美国人则习惯于把事物都归纳到他们作为“实体“各自所属的范畴里面去。前者看着的是关系,后者看重的是实体。
西方人喜欢范畴,而古代的中国人对范畴却丝毫不感兴趣。比如说,在西方,一个小孩子如果数学学不好,他就会被认为没有数学能力或没有学习能力;而在中国,我们却都会认为这个小孩应该努力一点,或者认为是老师或学校的原因……这种按稳定的性格或能力来归因和把任何事情看成是内外因的统一的思维方式深刻地体现出东西方对关系和范畴的不同偏爱。
以己之见,中国的“关系学”应该早早消亡,而如今这个社会,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潜文化,人人心中皆有数,又都不挑明,无人评定它是对或错的,而且,世人也向来同意“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消亡恐怕也不简单。这么一来,的确是方便了一些人,但对绝大多数来说,是不公平的。
陶行知曾说过:“靠人靠天考祖上,不算是好汉。”希望中国人可以想明白这一点,通过实力和努力,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向西方学习,让社会处于一种良性的竞争,而不是通过“关系”,失败了,也不埋怨是因为周围的“关系”。
应该试着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了。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很多時候,人们总喜欢在比较中找到满足,找到一份惬意.其实生活是属于自己,我们何必这样辛苦呢.如果可以,给自己一个
- 今天,我在收拾房间时,突然间发现了尘封多年的相片。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照的,只记得那是小学的时候了。 记忆仿佛停留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的,我们相信全世界人心中有着共同的一个梦想。建设和谐社会,
- 人总是怀旧的,不由自主,惶惶忽忽。但熟悉的音乐响起,熟悉的场景再现,熟悉的笑容依旧于是,世界好像屏住了呼吸一般,
- 想起那年的雨季,不免泪水洒落化作相思雨。曾经一起拼搏的兄弟,不知现在过得好吗?是否风采依旧,依旧Lovely。也
- 青春之歌十六岁的花季,多么美好啊!我想唱首歌,青春是美丽的! 青春是美丽的风景线,有的人匆匆溜过,一无所获,到
- 我有一双乌亮的眼睛,美丽动人,是传达情感的窗口。 我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清澈纯洁,是一面主观华丽的镜子。 我有
- 有一个性子特别急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朋友,他事先没跟朋友联系,就来到了朋友家的楼下,然后按响了朋友家的对讲门铃。门
- 我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传说。 “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的确很吸引人,可是,我们
- 女生爱美,无所稀奇。我是个男生,但我也爱美丽。敢问谁不爱美丽?有的人希望美丽是永恒的;有的人却乐此不疲地追求那短
- 拥有两个端点的是线段。 拥有一个端点的是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 于是,我在量
- 昔日的往事一遍遍沉淀,纠缠着时间阻隔记忆。不光有那些飞鸟,那些游云,那些凋谢的花,那些枯萎的叶,那些一季一季繁盛
- 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他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么美丽,你在人们记忆中必
- 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便陶醉在这太平盛世中,他以为天下太平,进取心便逐渐消失,变得骄傲怠惰,沉溺于享乐之中,对于大
- 或许,你终日往自己的耳朵塞两个耳塞,寻求一种精神的放松;或许,你终日手捧MP4,寻求一种精神的享受;或许,你终日
- 书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处世的方式,但他没有教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做。他只是机械地告诉我们,有几条路可以走,但做出最后
- 曾几何时,我和玩伴们天真的追逐和嬉戏,那些撒在阳光里的纯真笑颜,透露着无限的乐趣,梦想不时在我的心扉拍打。当年少
- 我们这些人毕竟是由无限的精神所构成,而且生来就是要经历痛苦和欢乐的。人们不妨可以这样说,最杰出的人总是用痛苦去换
- 孔夫子喟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逝矣,岁不我予。&rdquo
- 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有这样一则故事: 吉姆是一个非常倒霉的人。他本是家里唯一可以继承家业的人,但他刚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