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那幢大板楼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
离开母校多年了,我时常想起那幢大板楼,并且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令人忧虑,也就越是怀念那幢大板楼。罗元贞教授当年就住在那幢楼里。
罗先生“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后,全家住一间学生宿舍,1979年平反后才搬进那幢大板楼。罗先生是著名隋唐史专家,给我们授古代史课,又是著名诗人,我断不了向罗先生求教,就常去那幢大板楼。
浩劫过后,国家百废待兴,罗先生也有许多事要做,老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他对于所有求教者,不论校内师生,还是校外来客,都耐心地予以指导和帮助。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做,却甘愿为每个相识或不相识的求教者付出时间,实在令人感动。而最令人感动的是教李百勤同学学日语的事。
当时山西大学外语系只开设英语课,我的同乡李百勤学英语之外,又想学日语,听说罗先生日语极好,便想跟罗先生学习。但又听说罗先生很忙,不知能否抽出时间,因我跟罗先生熟悉,便请我探问罗先生的意见,看有没有可能。我将此意告诉罗先生,问他可有时间,他不但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而且非常高兴,说:“想学日语是好事,他是学生,我是教师,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于是,我随后带李百勤到罗家,将他介绍给罗先生。
过了一段时间,一天下午,我去罗家,是罗先生的女儿开门,一进门我即看到非常感人的一幕。在刚进门右边那间窄小的卧室里,罗先生坐在靠墙的一张椅上(那时他家还没有沙发),李百勤坐在对面的床沿上,两人手里各捧着一本书,罗先生正襟危坐,在一句一句领李百勤读日语。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却是那样的严肃而认真,如同在课堂上面对好几十个人讲课一样,我走到门口罗先生也未发觉。我悄悄退出罗家,轻轻拉上门。晚饭后碰见李百勤,才知道罗先生给他规定每周去罗家上课的时间,已经上了好几周课了。我听后甚是感动,李百勤更是对罗先生感激不尽。自己那样忙,对于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教学范围的学生,竟是如此负责,乐于奉献。而在当时,这样做不但毫无报酬,而且连“报酬”二字也是绝对想不到的。李百勤所能给罗先生的,只是深深一鞠躬。
后来一次在罗家谈及此事,罗先生以为很平常,是应该做的事,并说,多少年来不能教学,现在多为国家培养一个人才,心里就多得到一份安慰。他甚至感谢像李百勤这样刻苦学习的学生。
罗先生去世已经十多年了,我不知母校如今还有他那样的教师没有,只是常常想起那幢大板楼。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那天,她使我记得她,而我,却使她忘记了。 上中学后,说实话,除了看毕业照片时,我是很难忆起她了,唯一的记忆,就
-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停地选择,不停地挑战,然后不停地妥协,我总认为自己“很革命,其实我也只是凡夫俗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寂寞,是蓝色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 灰姑娘穿着红舞鞋 想和王子一起舞到老 可是没有那双玻璃鞋 王子怎知道谁是自己可爱的新娘 时间魔法啊 请
- 烈日,炎热,透不过气,汗浸透了整个身子,脸充当了散热工具,任它红得发烫,烫得发紫。天空没有一件东西可以阻挡直刺的
- 曾经过往的辉煌,还要留恋,曾经遗失的微笑,还要继续。我们藏在难以释怀的青春背后,默默地哭泣。 花开的一瞬,我凝
- 我不想用“转眼间”,“白驹过隙”之类的字眼来修饰时光飞逝,只想用
- 细密的阳光渐渐渗入松开的骨骼,在这样一个浓艳的夏天,我走在街上,两边是喧嚣放肆的节奏,通堂地踢着它们的舞步,皮肤
-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心如一汪平静的湖水,起不了一点波澜,一点也不。 安妮宝贝的文字总是让我伤痛,让我无法自由的感
- 海边的风总夹杂着淡淡的腥咸,从地球的另一角翻山越岭,穿越万里汪洋,吹过我们梦中的记忆,一路凯歌,横行无阻亚马逊的
- 很久没有如此清闲了,一个人呆坐着,仰望着天空,觉得好温馨。 阳光透过层层树影,破碎的流莹散了一地。勇敢的寂寞,
- 此时此刻,坐在紧张的教室里,等待着的是人生的转折。总有一种情感在寂寞时堆织,总有一种感觉在晶莹闪动。 以前的感
- 朋友在网上幽默地说:“你好敬业啊,高三了还有时间上网。”又有朋友向我告别说:&ldquo
- 在茫茫的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
- 握一把苍凉。十一个月的恢迷。曾经记得2005年第一天的欢乐。然而不知何时将它忘却。曾经是快乐的迎接着它。虽然没有
- 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妥协的人,这我早该清楚。 又一次为了父母改变已定的事情,这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 樱花落了,没有等待我的到来,我一直以为樱花会等到我才会凋零,但它确实落了。落在一场大雨之后。没有满地的樱花,它似
-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
- 一直以为当学生很快乐,可是等到自己做了学生之后才觉得,然来当学生真的好辛苦。 然而,当学生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快乐
- 04届高三和高四参加完轰轰烈烈的高考<是高烤>之后就轰轰烈烈的回家了,满怀深情或悲情的等待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