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年华
作者:不详 (字数:900字)
有好几年没下这样大的雪了,小路上全是一片白。一个人静静的走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抬头看看,那些飘落的雪。一个人静静的走,留下一长串的脚印……
如果说回忆这种滋味像泪一样苦苦涩涩,那我就不情愿了,因为我情愿它是糖葫芦那种甜甜的味道。我牙齿不好,家里人不会蠢到花钱给我买糖葫芦来增加我牙齿的罪过,所以那一串串又红又甜的美味儿,从小就与我无缘了。而今街上倒常会有卖糖葫芦的,我不会买一串来补回我童年所失去的甜蜜,只是偶而会默默的看上半分钟。其实童年的失去,如今是不太可能补回的。甜甜的味道,口香糖也有,如今卖的糖葫芦味道也并不比儿时差到哪去,只是少了那种期盼,少了一种莫名的味道。
糖葫芦在我小时候似乎并不常见,过年的那几天才会有人到乡下去卖。我站在门前的石凳上看着那个卖糖葫芦的人远去,邻居家的小孩总会买下一串,我会馋得直哭。祖母心疼人,总会买下一小串,用粗黑的手指拿下一颗,喂到我溢着口水的嘴里。
孩童的年代,我不太想承认有太多的不快。于是就将糖葫芦放在了我童年的首位,只是祖母的手指,只会喂一小颗的甜蜜到我嘴里。
即便是曾经无知的年代,那些莫名有名的伤痛也会找上门来,糖葫芦的那一甜滋味是抵挡不住的。
我不得不提到死。夏季的时候离卖糖葫芦的日子还很远,上天连最后一丝甜蜜也没留给我,就让祖母离我而去,那是我8岁的时候,谁又能在如此年幼时理清死亡的意义呢?至少我没能够。跟随着大人们哭过后,磕了几个头,亲眼看着祖母的骨灰盒被那黑色的泥土淹没,竟到处探头寻着祖母,哪里去了?哪里去了?那个终热日里背着我的老人那个夜晚指着星空讲牛郎织女的老人,竟在我8岁的无知岁月中,永远,永远消失。
8岁的那一年似乎是我人生意义的另一总终结。8岁的那一年后,我在也没能够吃到那甜甜的糖葫芦了,再也没有人用他的手指拿下一颗糖葫芦喂到我的嘴里,8岁的那一年,失去了祖母,祖母的离去,又带走了我一长串的欢乐。每一次的过年,仍会有卖糖葫芦的人走过。我不再会站在门前的石凳上眺望,只会看上一眼,朝墙上祖母的遗照看去。那张沧桑的脸,是好几年前的了。仿佛也并不存在多少的悲伤,嘴里却回喂着冰糖葫芦的味道。
童年的模糊让我只剩下了这些,只剩下了这些幼稚的悲伤。我的童年。逝去了。永远,永远。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当海浪拍上礁石的刹那,是它一生的绽放。”我很喜欢这句自创的“名言&rdqu
- 打开你的书来。 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把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 正如清晨起来,把一扇朝东的窗子打开,微风
- 河水不清晰了,天空不蔚蓝了,我也终于不再年少了。 我不明白自己是站在哪一条河的岸边,只是看着小河里不再清澈的水
- Lastweek,全校大考。自我感觉,似面临又一次大劫难。星期一,月考开始,劫难来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连
- 我有空的时候都会来到这海边的斜坡,呼吸海的气息,躺在斜坡边的草地之上,感受阳光的抚摸。这是经过许多岁月的斜坡,是
-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一只妖在地里爬了出来!但女娲没让仙人去下凡收了这个妖!只是让一个仙人下凡教一为两岁的女孩
- 5月12日,青藏高原失去了一贯的平和安宁,一阵阵令人恐惧的震动将远方亲人们的呼喊和告别,转遍了大江南北。 十三
- 女孩开心得跑着,阳光撒在她的脸上,遮出一片阴影.细碎的发丝随着风的节奏上下摇摆,追随着一个男孩的脚步.男孩转过头
- 离家的那天我还在努力让自己不去想未来的高中,直到姐姐用电话帮我查到中考的分数,我才被硬生生地扯回了现实。突然很心
- 我是一本上了年纪的日记本,模样已有些发黄。 我和我主人的信件们安静地躺在一个铺满旧报纸的抽屉里。 像是一种尘
- 高三很落寞,也很无奈,说他是一首不含任何情调的小诗也不为过。 生活过于烦嚣,匆匆忙忙,我们总来不及细赏一下眼前
- 两条纤细、闪亮的铁路延伸进了大山,他们勇敢的盘旋在山腰。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一群不为人知的姑娘,踮着脚,试图看看山
- 很深很冷的夜里,窗帘沉重的垂在面前,透过的灯光,很亮,很激情的样子。身边杂乱的摆着很多书,我总是这样,我认为书桌
- 故乡的夜空,是安宁而恬淡的。在记忆中,有那么两次,故乡的夜给了我那么深刻的记忆,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十四五岁时
- 在实践基地五天的集体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四天中,我们在欢笑中得到了启示,在玩耍中受到教育,还学会了许多指示,真是受
- 时间伴着雁字回时的思念,月亮远的如此模糊,亮的如此模糊。所以路不见了! 伟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
-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同学们也曾这样称赞过我,因为我把我的坚强展现给了大家,留给自己的却是脆弱的心脏
- 一回到学校,“哗哗”地试卷满天飞舞。有的提笔埋头,在白花花的草稿纸上奋力驰骋。有的拿起计
- 爷爷八十了,竟然八十了。 我用了竟然,我竟然用竟然。 这个竟然,同样可以用于奶奶。 类推到我的父母。 寿
- 冬天来临的时候我回到宜昌,做了这本书最后的整理。当我把这本书的一切交给我的编辑时,心底居然有着莫大的悲凉。《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