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距离高考只剩下10个月的时间了。望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课本与资料,渐渐感到高考的气息越来越近,
- 早晨的城市被一片昏暗的烟色所笼罩,完全没有乡村的那种明亮与清新。这种烟色是锅炉的煤屑,也是环卫工人焚烧垃圾的烟尘
- 一种无压力的状态,人的劣根性尽显。我几乎懒得写除日记以外的字。因为我静不下心来,而外界,真的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
- 六天,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度日如年,这是军训时我不时发的感慨。然而,当六天在人们的呻吟中过去,回头一看,也只不过是一
- 看花开花落,潮涨潮落,冥冥中,年华似水而流般的度过,我望着窗外飘落的树叶轻轻叹气,秋天会在不久之后和叶脉间残
- 我的未来将何去何丛?我的现在将如何把握?我的毛病该如何根除?我的理想将如何实现?站在高三的田坎上,我眺望未来、思
- 那幅长长的画卷,被风吹开了一个小角,重新被涂上的油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风干了。我再想想当时的灵感却已消失得无影无
- “笑笑!说‘茄——子’。”“
- 离开一切,方为归宿。若想回到平静,日日气定神闲,那就要离开尘世间繁杂的烟云,离开那些割舍不断的情丝,离开放不下的
- 也许,每个高中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在这梦想的背后辛苦的努力着。可我呢?虽然同作为高中生,但我对未来只是感到莫名的
- 零碎的冬终于破茧在阴郁的罅隙,口中念叨着亘古的咒语,破独而出。 我握着自己日渐冰凉的手,默不作声。只有死一般的
- 这个寒假我疯疯癫癫流流荡荡地过着毫无知觉的生活。手中的课本扔到一旁,光明正大的拿起厚厚的杂志。小郁说你的生活枯燥
- 脊椎动物的一纲,通常没有鳞或甲,皮肤没有毛,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卵生。幼时生活在水中,用
- 时间象平面上滑过的小车,恍然间高三来了。压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凛冽席卷了我的世界。高一高二我并没有塌实的学习,此刻
-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迁客骚人感叹唐玄宗杨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或褒或贬,众说不一,既有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的赞美,
- 每当我一个人独身在异地的时候,我总会望向窗外,希望极目远眺能看到我思念的家乡,看到我那些久违的朋友。虽然明知道那
- 每天早晨我都会习惯性的向上看一看,哪里有熟悉的妈妈的身影,是的,守望。那是她独特的爱我的方式。温柔的笑脸,长长的
- 这城市已摊开它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我像每个恋爱的孩子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每到这样的季节
- 青春一个多么迷人的字眼,老早就在一本本书上看到这些字眼,一直觉得挺陌生的,离的挺远。 那样所谓的青春,是那么令
- 一节,两节,三节…一次又一次,我不厌其烦地数着掠过眼前的车厢.就站在茫茫的尽头里,视线总会追随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