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
暑期去西安旅游,特意前往北郊的村落,寻找汉长安城留下的遗迹。
两千年前曾是繁荣的帝都,现今放眼望去只有一片庄稼地。经老农指点,我才知那玉米田深处那一方丘陵,就是未央宫前殿仅存的基台;而那芜杂的荒地下,便是发掘后又被填埋桂宫和少府。足够漫长的时光足以侵蚀一座城邑。汉长安城随着王朝衰亡而逝去,却在文化的土壤中遗存下一鳞半爪。至今当地老人要去西安市区时,仍不说“进城”而称“出城”。这或许大汉遗留在生活里的最后印记。汉城已然湮灭,但城墙却用老迈的臂弯,在世世代代人的心里圈出一座“汉城”。
史载长安城墙高三丈半(约8米),基厚一丈半(约3。5米),惠帝曾征调十四万民夫,用时五年修筑。如今透过那长长的高两米余的颓垣,仍隐约可见当年恢弘气势。乱蓬蓬的荒草和灌木覆盖着断残的墙体,根茎匍匐在土壁上勾连成网,网隙中仍清晰可见汉代夯砌的砖。城墙的尽头那古堡般的土丘,横空出世,伟岸高耸。这应是过去的城门。当年的门楼、阙楼自然无觅踪迹。而建筑上那些依稀可辨的夯土砖,和土砖中探出的一截五棱形陶排水管,却仍让我顿生一种时空跨越感,仿佛无意间就走进了两千年前。
我沿着陡峭的小路拾阶而上,丛生的草木尚未蔓延上土丘,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着的黄土。却有几株新植的树苗立在古老的黄土里。立于地势高的丘顶眺望,赫然入目的是城墙、寰丘、夯土台、以及广袤的青色田野。这里已不是汉代的长安;这里又是我向往的汉长安城。原来汉长安的印记不仅渗透一方水土,更融入了文化的血脉。浸润着中华文化成长的人,心中又怎会没有长安?就像扎根在两千年前土壤中树苗,怎能说它汲取养分的古老土壤与它本身没有一点融合?
物质的形态终会消泯,但文化中的意识却能在人们心中延续,成为一篇永恒的风景。
标签:长安城,风景,写景作文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九月河堤两岸的芦苇开出了洁白的芦花,放眼望去苍苍茫茫、悠悠荡荡,似空中飘落而下的雪花,似仙鹤身上洁白的羽毛。
-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南来孤雁月中浮影一双飞。夜阑人静的时候,不会再有白日里止不住的喧嚣。的凌晨一点,湖面平静如一
- 雨后的江南,是个唯美的地方。它如梦般飘飘渺渺,如诗般朦朦胧胧。看不透,也抓不着,却是那么让人爱她…
- 一直很喜欢八月。 想要用一个去形容八月。是——凝结。 任何人,不是没有惊异的。 凝
- 一曲动听的唢呐,吹出了天边绚烂的朝霞,一座美丽的石雕,披着夕阳送它的衣裳。当四季光辉交汇时,有一座小城,这便是我
-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候出现。一如那个似乎没有答案的问题“
- 早上起床,蹑手蹑脚地穿上衣服,机械地刷了牙。对面女生宿舍里橙黄色的走廊灯依然在独自照在阳光还没找到的角落。也悄悄
- 走在喧嚣的马路,感觉不到一丝的热闹。刚醒的睡眼一翕一合;疲惫的身躯还在梦中安详的躺着,那么安静,那么孤苦,那么依
- 春是大地的呼唤,春是人们的梦想,春惊醒了万物的睡梦。 春风的吹拂是那样细腻,吹绿了山林,抹红了桃花,泼绿了
- 今早起来,雨早已无声无息地下着。自小生长在江南的温和暖阳里,所以已到冬天很怕冷。特别是冬天的雨,即使在江南,都是
- 听过“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江南或许三月是山花炫烂,烂得花都开爆爆得来真有火爆肥肠的味道,
- 龙卷风是底层大气中最强的小尺度涡旋系统,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它从雷云的底部向地面垂下一个弯曲的云柱,上大
- 回来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仿佛是在宣告这夏天的所属。坐在车上,望着夕阳下漂浮的雨丝,感性,凄美。打开窗,雨滴飞
- 写景作文:秋天的纪念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
- 写景作文:壶口寻梦 我去黄河壶口时,是晚秋的枯水期,在临出发前我曾想:壶口瀑布的气势是不是我印象中的那种翻江倒
- 人的漫长生命中,透明的时节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童年。 童年,天空是蒙着光洁的玻璃纸的,过滤掉了世间的那些尘埃
- 年幼是常到溪边嬉耍,倏地发现自己长长了的倒影,娘便把我唤回家去,爹也站在前厅候我回来。 “清儿,话
-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难过也好,欢喜也罢,不过是一时的代名词而已。人,毕竟得真实地
- 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闪电鸣雷……这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
- 春日的随想曲,是伴着生灵的复苏和昂扬的诗意的;夏日的随想曲,是伴着蝉鸣和万物的活力的;秋日的随想曲,是伴着硕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