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
作者:不详 (字数:2500字)
滚滚的黄沙如海,没了历史远去的痕迹,往事一点一滴,任风沙洗涤旧迹。血色残阳中,鸣沙山崖上眼泪垂滴。
莫高窟,一个民族的骄傲,一个民族的悲哀。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后,我同样“好恨”。面对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莫高窟本能地抵抗,却无能为力,只能任眼泪流下,埋藏在沙漠里,成为历史的印迹。这凝聚了民族的悲愁的眼泪让人记住了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在这晶莹的泪珠中,我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那些西方的“使者”,把中国的文明夺取,还向世界宣告他们取得的成就,而中国敦煌研究者却是埋头苦干几十年,为敦煌洗刷屈辱,用事实诉说着中国古老的文明。
依旧黄沙路漫漫,依旧驼铃响彻玉门关,莫高窟,你不要再哭泣,那些岁月已成为旧迹,你的眼泪会让今天的每一个人串成一串项链挂在胸前,记忆着历史的足迹。
可是岁月虽以成为旧迹,但历史又重蹈覆撤。无数“莫高窟”在哭泣,泪串成的项链不堪负重的段裂。
不仅是莫高窟,许多的文化遗产都在眼泪中一点点被埋没,消失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是始作俑者,真正的罪人。
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却看见丑陋的字符歪歪扭扭地刻在朱红的房墙上,看那些平仄押韵的诗句,却已变成俗不可耐的“歪调”。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韩国把端午节定为本国的特定节,并申报联合国。这让人匪夷所思。本是中国的节日,凭什么让韩国人抢了先?于是乎,国内舆论日益高涨,骂着韩国剽窃别国东西,似乎矛头一致的指向了韩国,确实韩国这样做显得太“厚脸皮”了。但转念一想,你中国人有那个时间与精力和别人叫嚣,何不坐下来静静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记得 * 说过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原则,然而中国人似乎喜欢“拿来主义”,就像是当年吃了“闭关锁国”的亏,现在要一口气补回来,不管外国的东西是好是坏,总之“开放”是没错的。于是国内“节日市场”受国外“节日市场”的冲击,忘了本,只记住了上帝的生日。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关于端午节你了解多少。结果没几个人答得全。要问“情人节”“光棍节”“圣诞节”,一个个争先抢后。要在古代,那准被误认为“假洋鬼子”。一谈到外国节日,这厢的两眼放光,形色兴奋,不觉让人好笑。你摆出一副讨好的嘴脸是要干吗?义务宣传外国文化?有情人没情人的凑个热闹,不知道现在屈原在湖底凉不凉;2月14日街上热闹非凡,宁静的湖面上却没有一点涟漪。
是啊,比起韩国人,我们应当羞愧,起码人家还真当回事,又是上报又是庆祝,不亦乐乎。我倒还真没听说过养母甚生母这一说辞,不过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韩国确实比中国做的好。
再说一说“模仿秀”大国-----日本。这个“投机取巧”专靠“模仿”别人取胜的国家,曾对他的老师进犯,现在又不老实的将自己的“黑手”伸进老师的衣兜,拿走《西游记》。经加工后,此《西游记》非彼《西游记》,成了《最游记》《七龙珠》诸如此类的畅销漫画。老师生气了,斥道:“你怎么对中国文化进行无礼的恶搞?”学生支支吾吾地说:“只是人物名字相同而已,与内容无关。”且不说这是不是在对中国名着的“非礼”。但单从内容来说,日本的《最游记》《七龙珠》等诸如此类貌似改编中国名着的漫画,确实内容与《西游记》天壤之别,毫无关联,也确实只是一些叫八贼、悟空、唐三藏、悟静的人物,这和张三、李四、赵钱、孙李一样作为一个代号。八贼,悟空又不是专利名,叫张伟的也遍地有。虽说改别人老祖宗的东西是有一些大不敬,但从改编内容上看也并不算坏,要不《最游记》也不会在亚洲风好几年。我想某些人总不至于无聊到看见别人改自己的东西获得大成功后眼馋,心生报复吧!大家总归是文明人。不过说心里话,我宁可看这样富有创意的作品,也不愿意反反复复看一部只是由剪纸动画,到平面动画,到真人版,到3D动画,内容上却毫无变动的,单纯在炫耀动画技术发展的片子。
中国人总是情感战胜理智。总喜欢推卸责任,寻找外因。往往内因是物质变化发展的根据,不能忽视内因的存在。自家的东西被拿走只会在家门口大声嚷嚷,却也不愿意走动一步,更别说追上去要回来。自己的东西就算放在家里,腐烂了,风化了,化成灰飘走,才会有一点反应,不痛不痒的“悼念”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我与余秋雨先生产生了共鸣,或许真的被外国人拿去了好吧。起码我们以后在某个国家还能看到这些可爱的文化遗产。我不愿看到这些文化遗产在国人的冷漠中消失。
我们的生活越富裕,这种无奈与心酸就与日俱增。物质生活不与精神文明成正比,在现在人看来,老祖宗的东西不过是封建残留物,是糟粕。崇洋媚外,不自主创新,不会弘扬民族化,遇到事情也只会吵吵嚷嚷,事情过后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莫高窟的损失,不是王道士的错,是全中国人的错;不是敦煌研究者的遗憾,是全中国人的遗憾;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是全中国人的责任。
同样的,还有多少文物在流泪?
园明圆,乐山大佛,北京胡同……
泥人儿,剪纸,元宵灯……。
难道最后的话语也将被“Hello”“Baby”所代替?
莫高窟有一个就行了,同时,莫高窟的悲剧有一次也就够了。
莫高窟的眼泪在闪耀,冰冷地刺穿了我的心!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我问自己:“我还是我吗?”它回答我说:&l
- 四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没有希望,没有空气,有的,只是那份寂静,那份黑暗,那份无助,那份真空。 在这里,一切
- 时间宛如滑落指尖的流沙,在手不注意的缝隙里滑下。 我在创网近两年了,看着这些物是人非的画面,我想在我某一天离开
- 天空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苍白萦绕,还有一团一团灰色的乌云点缀其中。那灰白的轮廓就像一瓣水墨晕染成的山水面,错落无致,
- 最后的一片菊瓣 残了 摔在雪地上 碎成了许多块 渐被纷飞的雪 埋落 于是 冬来了
- 小愚六岁的时候,爹说教他功夫吧。 于是,小愚六岁就开始习武。 爹说小愚你要好好练武。 于是,小愚就好好地练
- 有一尾鱼,它生活在沼泽里,生下来。第一眼望见的是混沌的泥水,肮脏的水草。于是的人。它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了。它的祖
- 这虚幻的世界,便如一个梦一般。 在朦胧中满怀憧憬,却不知在梦魇下,陷入红尘,便挣扎在世俗中,遍体鳞伤。 看那
- 百无聊赖中 我注意到了你 鲜红而不耀眼 近乎完美的曲线 带着希望 冉冉上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喔这
- “你很寂寞” 没有符号,没有多余的字,但很明显,是男孩的字迹。男孩是我同桌,一个不高的
- 感谢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我最最感谢的
-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再独特,奏出的音乐总是单调乏味的。 —&m
- 徘徊在时间里的脚步 不知将走向何方: 愿撑一长篙 寻梦在四月的康桥 也愿做海的女儿 游玩在珍珠堆砌的城
- 抬头仰望无言的天空, 便看见了我那早已破碎的梦。 不知忘记和铭记的感觉, 到底什么才是最后的归宿? 在那
- 夜空里 有一颗孤独的星 寂寞;单纯 黑夜里的游人 总会频频回眸 那淡光下的 温柔的家
- 离开了燥热的夏,又在荒芜的秋天胡乱一气地留下了几个匆匆的脚印,这就是我们高三生活简短而又忽忙的开场。 秋天,这
- 毛毛虫终将变成蝴蝶,展翅飞翔,无论是在尘世间,抑或,是在天堂。 我用自己做赌注,却输掉了一切,就像嫦娥偷吃了仙
- 乞丐象瘦削的老马 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上蹒跚 街间交织成无数张漏网 等待流寇逃亡 不,我原本是高贵的帝王
-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失落的心情一人来到离家不远的一条小河边。我静静的坐着,望着湛蓝的天空,天空蓝得像一丝丝蓝色的绸
- 何时我才能在这茫茫阔海中找到迷失的贝壳,迷失的自己,迷失的一切......无论逃得多远,原点始终是永恒不变的归宿